《小学问》读书笔记十八
今天的分享来自本书的第四章导言部分。
生活中让我们沮丧和痛苦的,往往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而是诸如减不了肥、起不来床、不能专注学习等一些日常生活中失控的小事,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管不住自己”。更可怕的是,缺乏自控力带来的沮丧,会进一步产生逃避行为,而这种逃避行为本身,又会引发新一轮的沮丧,陷入“焦虑引发焦虑”,越来越讨厌自己的恶性循环。
所以,当我们说到成功者的共同品质时,第一反应,往往都是“自律”。
但是,对于自律,我们存在很多误区。最常见的有两个:
1、自律是成功的原因。这是个典型的因果倒置。自律是一系列正确自我规划的结果。也就是说,并不是先自律,才能做正确的事;而是先做正确的事,才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如果指望自己凭空先有“自律”这项意志品质,然后再来启动相应行为,你就会永远停留在空想阶段。
2、自律,就是要对自己狠一点。这种说法,把“自律”和“他律”混淆在一起,希望像驯兽师靠皮鞭和食物来训练狮子钻火圈一样,靠惩罚和奖励来自己驯服自己。然而,首先,皮鞭在你自己手里,不管决心有多大,对自己下狠手毕竟是比较困难的。其次,人的意志力总会松懈,特别是在那些需要持之以恒的事情上,稍不留神,瞬间就会被打回原形。
所以接下来的这一章,我们要通过“小学问”的学习,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不是怎样励志,而是如何科学地构建积极的心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