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育儿类征文写的第二稿依然被老师评价为太口语化,还是像流水账,虽然比初稿稍好一点点。老师一再强调需要看样文,但是说实话,我看完样文觉得自己写的差不多,究竟怎样才算是书面化的语言?说起来好像明白两者之间的差异,但是写起来却还是迷茫。
而且,这个问题在以前自嗨型的写作中,我的确从未想到过,也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会是个问题。
我请老师指教应该怎么修改,老师帮我把第一段修改了一下,对照着自己写的,我终于看出差距来了。老师强调这是针对杂志的投稿,所以语言、标题要符合杂志风格,价值观方面也不能出现偏差,比如我要投稿的栏目是教育手记,指的是我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开篇就写到因为有哥哥帮忙带妹妹,我可以再懒一些。老师说这样写体现的价值观就是不对的,这对读者来说没有用。
虽然有点挫败,但是这次的稿子从框架到内容,自己其实并没有认真仔细地琢磨,而是急于动笔写。老师已经对我口下留情了,有很多问题她都没有直接指出来,而是含蓄地让我自己看样文。
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明白了在写稿之前,如果没有搞清楚两个关键问题,那么写稿过程肯定不会顺利。
1.稿子的读者是谁?也就是你这篇稿子要写给谁看,写给不同人的稿子风格语言调性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我要写的这篇是向杂志社投稿,那么就要符合杂志文章的风格,不能写成日记,当然不能太口语化。
2.写稿的目的是什么?你要写的稿子是要达到说教、宣传、教育还是其他什么目的,这是奠定稿件基调的决定性因素。比如我这次要写的是面向普通大众的杂志,自然是要宣传正能量、三观正的东西,那么在写作过程中就要注意避免偏激、错误的观点和语言,一不小心就会价值观错误了。
想起糖老师说的,写稿的文字不值钱,值钱的是思维和逻辑,后两者需要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和积累才能达到,许多人也是因为这个而坚持不下去。
所以,重要的不是动手写,而是在动脑想的基础上再有技巧地写,否则写再多也只是原地踏步,白白浪费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