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一句话也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他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越是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你可能听过这句话另一个更精炼的翻译版本,也就是“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在我看来,紧箍咒其实就是这样的东西。
中国人过去总是讲,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就是中国人心中的紧箍咒。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约束,君子才会慎独,百姓才懂得诸恶莫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紧箍咒”,人就会把自己看作上帝,变得无法无天。康德还说过,“自由即自律”,一个人如果懂得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给自己限制,他也就因此而自由了。
反映在现代社会,我认为一个人所要戴上的“紧箍咒”,其实是三样东西:
首先是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第二,是自然法则;
第三,则是个人以外的,来自组织的力量。
第一点很好理解,第二点讲解起来比较复杂,以后有机会再讲。接下来我重点谈谈第三点,就是怎么理解组织的力量对自己的限制。
我在之前谈到过学术共同体,学术共同体就是一个组织,一个学者需要融入到这个共同体中才能生存。不仅有学术共同体,还有法律共同体、演艺圈共同体、各种各样类似的组织。一个职业人士,一旦进入了这样的共同体,就戴上了一种“紧箍咒”。
一开始,很多人肯定也和孙悟空一样,觉得不自由,到处碰壁,甚至受到了惩罚。但是最终能够在各种专业领域走得远的,都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紧箍咒的人。但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样,这种限制的另一面是一种认可,如果一味排斥这种限制,实际上也是在排斥来自一个组织的认可,也就失去了融入组织、借力于组织的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