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实是生于乱世的两难选择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实是生于乱世的两难选择

作者: 烽火征程 | 来源:发表于2017-07-12 21:52 被阅读510次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最近在追《军事联盟》。这部剧以后三国时代的魏国为主视角,描绘了司马懿的传奇一生,豆瓣暂居8.4分,有现象级神剧潜质。

    从后三国时代到魏晋南北朝之间这段历史,属于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乱世,也是各路英雄豪杰辈出的年代。

    但正如曹阿满所说,乱世用才不用德

    抛开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这套主流价值观,对司马懿这个人物进行一定的艺术化处理,这部电视剧拍的还是很成功的,颇为符合军师联盟这个词义,也填补了影视剧关于这段历史时期的空白。

    而关于乱世,也许剧中“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这句话,更能够表达出那个时期士族名流的心境。

    这句话不少吃瓜群众表示不懂,其实我也是看才此剧后才知道的这段句子的。

    此句第一次出现,是在司马懿救爹时杨修和荀彧的对话中,听到后完全不解其意,只是觉得比较上口,后面又听了司马懿和曹丕在伐舟竹排上面的对话,忍不住百度了一下:

    随着剧情的深入,才慢慢理解了此句在那段历史中的深意:乱世之中的两难选择!

    在《军师》里把河比作界限,楚河汉界之意,则:

    界限不可过,过了就意味着要付出代价,要面对死亡、背叛、决裂,这一点无论当局者还是旁观者都很清楚;

    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值得么?为何会如此毅然决然?

    结局是悲剧的,是早就料到的,甚至也是可以避免的,但一千个不渡河的理由也不能战胜一个渡河的执念;

    而后来者哭泣呼喊却无法改变,困惑仍然继续:明知不可为,为何仍为之?

    第一次荀彧说这段话,暗示了你杨修为了出人头地,竟然可以牺牲文人的底线;

    在司马懿假死后,荀彧一走,杨修看着自己手上的鲜血陷入了疯狂,对着河水大叫三声后倒地:他明白自己已经越过这条线,再也不能回头了,但这条线不得不过。

    一个读书人的清白之志,骄傲,在此间被彻底摧毁。

    果然,在后面送令旗行西门的时候,杨修变得心狠手辣,一剑刺死了守门护卫。

    而第二次司马懿说这话时,曹丕的处境显然与之前司马懿救爹时有些相似。

    曹操要拿汲步事件打压曹丕的势力,此时抓与不抓汲步对于自己来说都没有好处。

    按照司马懿分析:抓了意味着公然与曹植宣战展开世子之争,没有了退路;不抓则意味着认输,主动放弃世子身份。

    此时司马懿提出“公竟渡河,公无渡河”,意思就是要跳出“渡与不渡”的死局,用第三种方法来解此难题。

    所以曹丕设立了“仁义木”,利用舆论与民心,给了曹操一个笼络人心的机会,也给了自己一个台阶。

    而在曹丕在“仁义木”下立誓事,司马懿并未在场,反而在家中稳如泰山,曹操感叹道司马懿有军师之才。

    解非常之局,需非常之智慧,两次渡河结局,司马完胜杨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实是生于乱世的两难选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di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