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的力量总是强大
——从咪蒙的“状元之死”说起
呆在家里过过年,每天慵懒的生活。要提起精神来认真写篇作业实在是件痛苦的事。但种一颗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总不能每次敷衍,敷衍久了更是积弊难改,到时候想认真就更难。于是话不多说,码字。
咪蒙的名字以前也曾听过说,只是印象不深刻。直到这次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不管以前它以前火没火过,这次在我目之所及的视野咪蒙是彻底火了。各种媒体,各位大V的轮番斥责批判,成了岁末年初“no do no die”的又一个典型案例。《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文章造假,已经有各路达人的各种剖析,这点毋庸置疑。但为什么这样一个明明编造出来的苦情故事,还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和支持,从而得到广泛传播。如果不是这次辟遥的人多势众,力量强大,估计光只是为辩个真假就够网上的吃瓜群众吵上几个月。从我个人来说,反而在文章之外,思考起了另外一个问题。
为什么有时候与真相相比,人们总是更愿意接受谣言,为什么要澄清一个谣言,总是要比散布一个谣言几倍、几十、甚至几百倍的成本?刚好在樊登里听了《谣言》这本书,从学术的角度来解读谣言,还真是让我大受触动。
为什么谣言的力量会强大,按照书中的观点。我们一直以来有个误区就是把“谣言定义成了假消息”。其实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个体在传播一个谣言的时候,都会想相信它是真实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明明知道是假消息,还是要去传播的人总是少数。而人性的特点就在于人总是愿意相信他本来愿意相信的消息。而相信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在这个选择性过滤的过程中,消息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其真实性和可信度也就不断得到了加强,比如前些年的抢购食盐潮就是极好的例子。
而回到咪蒙的这篇《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正是顺应着这个特点,其故事本身有着许多人们愿意相信的要素。如对阶层固化底层难以获得上升通道的焦虑,对富人阶级的不满和愤怒,以及那种在城市中始终受到排斥无法找到归宿感的共鸣,最后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典型的“知音体”故事。而当人们对谣言进入深入研究后,发现制造一个谣言的成本如此之低,而可以换取的流量和收益如此之大。这样的谣言就从街头巷尾的八卦谈资,变成了一门可以模块化流水线生产的生意,而唯一可以制约这门生意的只是人的道德底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谣言越来越多,各种故事越讲越漂亮就成了一个不可逆的趋势。一个咪蒙倒下去,只会有千千万万个咪蒙继续站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