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接老客

作者: 蜗牛有点趣 | 来源:发表于2019-08-20 17:43 被阅读0次

      相比中元节,我更耳熟能详的是“七月半”这个称呼,当然也有人叫它鬼节。

      顾名思义,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在我们当地,中元节的祭祀一般周期七天,从农历七月初十持续到七月十六。记忆中,一年到头,这是一个除了过年外,最隆重,最被重视的节日了。

      小时候,我总是像渴望过年一样期盼着七月半。那时候的我,并不懂这个节日背后的沉重和伤感,我只知道那几天我会见到各种好吃的,口腹之欲得以满足很是开心。

      他们说,每年这几天,已故的亲人就能被接回家中,回来看看自己的子孙后代,也能带回福气庇佑自己的后代。尽管,我们看不见他们。

      爷爷奶奶都还健在,所以每年都是由爷爷“接”他的爸妈还有其他祖先。

      大概还早在初五,爷爷奶奶就张罗起来了,开始忙前忙后,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准备那几天要吃的伙食酒饮,要用的香烛纸钱。

      到了初十傍晚,便开始“接老客”了(对于已故的亲人,他们习惯唤作“老客”)。正屋里早已摆好桌椅,放上九碟菜肴,九副碗筷,爷爷说我们家历代爱喝酒,所以他还会倒上三杯酒饮。在中国,关于数字,也是大有学问的。祭祀不成双,所以对于贡品数量的控制是很严苛的,通常,三样、五样、或是九样。

      以前,我总是笑话爷爷仪式感太强。平常不太熨帖的他,每逢接老客,他却要先洗个澡,穿戴整洁才开始。他说,老客眼里见不得脏,这是最起码的尊重。

      他在院子门口点好香烛,手上拿着一叠纸钱,一边将燃着的纸钱沿途放下,一边嘴里碎碎念个不停,快到正屋的时候,便示意一旁的奶奶点燃早已准备好的鞭炮,欢迎老客回家。

      然后就是老客用餐了。那会,我总是猴急地爬到桌上想去偷菜吃,奶奶看见了便会斥责我“鬼崽子,快下来,你蹭到老客了”。我当时觉得莫名其妙,“哪蹭到了?明明都没坐人”,可是他们执意认为,我也只好老实退下。大概出于信仰,神灵自在他们心中吧。

      爷爷很固执也很体贴,他担心老客吃得慢,没吃饱,所以总是要等个二三十分钟,菜都快凉了,才准端下来给我们吃。尽管被我吐槽迷信迂腐,但他依旧我行我素。

      老客饭后,奶奶便开始沏茶,摆茶点。各种水果零食,都是挑最好的,挑平日里舍不得买的。这自是看得我两眼放光,迫不及待地想尝鲜,但总是徒劳而返。“等老客吃完才准吃”,平常和颜悦色的奶奶到了此时却上纲上线了。于是,我只能乖乖等祭祀完再吃。

      老客“喝过”的茶水,奶奶总会端给家里人一人一杯。她说,老客喝过的,沾了福气,喝了会保佑我们。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那些年确实是喝了不少“福水”。

      爷爷有两兄弟,所以他们会提前交涉好,每家上供几天,供满七天就可以。爷爷通常都是挑在前三天。初十,接;十二,送。

      七月十一、十二,照旧是一日三餐,先给老客上供,老客吃完我们才能吃。不过,基本上每天桌上不见重复菜系。早中晚,主食也尽量是粉、面、粥、饼、馒头、米饭餐餐不重样。爷爷说,老客一年到头难得回来一趟,想让他们吃全,吃饱,吃好。

      每年这几天,我都得比往常规矩不少。奶奶总叮嘱我,说话小声点,动作轻一点,不要闹得鸡飞狗跳,吵着老客。一开始,总要用我的“科学论”去和他们反驳对峙,久了,也试着去尊重和接纳这种民俗了。

      十二那天,就要“送客”了。每年这天,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爷爷拿出早早准备好的两大筐纸钱,喊上奶奶和我一页页撕开(成捆的纸钱都粘连在一起,直接烧,不易燃),常常一撕就是半天。“这么多钱,他们用得完吗?”我有时忍不住抱怨。爷爷不应我,只是低着头默默撕。也许,这是活着的人唯一能为他们做的,又或许这是一种心理寄托,自我慰藉。

      撕开好的纸钱又一摞摞叠好,装进写好“收件人”和“落款人”的纸封袋里。爷爷说,这样便于祖先们区分……

      这天的晚饭比平常都要早。他们说,晚了,怕老客回去的路上不看见。

      吃过晚饭,上完茶点,爷爷叫上家里的每个人给祖先烧纸钱,磕头,拜别,祈祷祖先保佑。而他,也会一个人跪在案下,碎碎念很久,直到几度哽咽,泪眼模糊。对于他,这是一种仪式,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执念。

      院门口早已经堆好了九个纸钱堆,还有一些祭品。爷爷点着纸钱,一路“送”老客出来,与此同时,爸爸也点燃了炮竹礼花。纸钱堆在燃烧着,爷爷还会往四周抛撒一些米饭,我纳闷这有何用意,他说,这是给孤魂野鬼吃的,吃着饭就不会来抢祖先的钱了。我感慨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

      天黑了,香烛灭了,纸钱也烧完了。爷爷望着天空,念叨着,他们走了。

      ......

      又是一年中元节,已经很多年没在家经历过“接老客”了。

      常常在想,以后、以后的以后,我们这一代、我们下一代,还会有多少人记得这样一个节日,心怀这样一种信仰,延续这样一道仪式?

      也许,没几个人吧。

    七月半,接老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月半,接老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ep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