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想法
故乡的味道之春节篇

故乡的味道之春节篇

作者: 梦泽老书童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18:40 被阅读6次

春节,俗称过年,但凡有华人的地方,都会隆重地欢度这个节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元日》很好地描述了春节的气氛,也是我印象中过年的味道。

犹记得小时候特别期待过年,也记得当时的年味更为醇厚浓重,好像进入了冬天就要开始准备过年一样。那时的天要更冷一些,忙完了秋收就要蒸糯米打糍粑,磨黄豆做豆腐,熬白糖炒炒米,磨豆浆烫豆皮,每天都忙得团团转。那时候的心情是极为高兴的,大人对小孩也表现得很宽容,准备的年货不限量随便吃,就原先我妈的话说,反正一年一次,让我曾经误认为过了这个村没有那个店,不吃白不吃。那时的乡邻也很和气,搞了什么好吃的,都会互相送上一碗尝尝,哪怕平时拌过舌吵过嘴的,此刻也会一笑泯恩仇。

而张贴春联自然是过年气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用毛笔写对联是件很严肃的事情,要敬请有名气的老先生来家里好烟好茶地伺候着,春联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一种愿景,故显郑重。往往东主家还要指派一名聪慧的青壮男子打下手裁纸、研墨,将写好的对联认真地放好晾干。老先生提气运笔也极具大儒风范,虽提笔之手战战兢兢不停抖动,但撇如刀尖点如瓜子,一笔一划写得中规中距十分劲道,堪比康师傅酸爽牛肉面。当时的我感到十分神奇,偷偷地也照葫芦画瓢,可写出来的字如同鬼画符,把自己都恶心到了。

写对联时是十分热闹的,三五乡邻都会围观点评,老先生充耳不闻,专心致志地完成着自己的作品,写到得意处也会旁若无人地吟哦。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我想这应该是极好的春联,老先生每写于此,便显得意之色陶醉其中。

大年三十除夕夜,各家各户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喜气洋洋。但张贴春联也是一件很有学问的事,不然会闹出大笑话。比如有的人家匆忙之间将上联正贴下联倒贴,第二天才被发现贻笑大方。有的人家目不识丁乱贴一气,如将六畜兴旺贴于卧室房门上,将五味生香贴在厕所里。这也说明了没文化真可怕是真的很可怕。

如果要问一年之中那餐饭最重要,可能有人会觉得自己的生日派对最难忘,也有人会说洞房花烛或金榜题名的喜宴更让人印象深刻,但在绝大数老百姓的意识里,过年的团圆饭才是最重要的。团年饭是辞旧迎新阖家团圆标志性的一餐,有着宗教式的隆重,所以这餐饭最重要无可厚非。

年近三十,期待许久的年夜饭悄然而至,一般父亲会先盛几碗丸子杂烩恭恭敬敬地摆上桌倒上酒,焚香烧纸,敬请已故先人先用。放过鞭炮后,一家人你来我往从厨房端着各式丰盛的菜肴摆上餐桌围台而坐,往往长辈都要坐主位,小辈要敬酒说各种祝福的话,其乐融融的感觉会让人如沐春风,阳光普照。记得团年饭一定要有条红烧鲤鱼,且不能吃完,寓意年年有余。另外还要有盘菠菜,象征家人壮实,可见老百姓最想有的还是财富和健康。年夜饭吃的就是一个热闹劲,通常都是自家兄弟吃罢你家吃我家,但同样的菜式一样的客套再好的胃口也没胃口了,况且各式腊味早已喂饱了我那颗期盼已久的心。

除夕夜守与不守都要到0点以后焚香点鞭了后才能钻进温暖的被窝,小时候守岁更为规矩,是真的一夜不睡,仿佛睡着了会失去什么似的,其实这是一种懵懂的信仰。当然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的过法,从前过年孩子们不回家吃年饭会视为大逆不道,如今的人们,借口工作忙、车票难买等诸多理由来搪塞父母一年的盼望,也不会感到一丝羞愧。

“恭喜发财”伴着不绝于耳的烟花鞭炮的爆炸声,天亮了,拜年的祝贺声已送至门外。赶紧洗漱后组团倾巢而出,一家一户打躬作揖说吉祥话、送祝福语。这也是一个交流的渠道,毕竟在这个流动型的社会,除了熟悉老一辈的面孔外,新二杆子伢们都难以对上号,往往会惊诧道,哟雷,勒是你地儿子(姑娘)啊,不说不晓得咧,长勒高了。年复一年,不同的人重复同样的话。

拜年应该是个很严肃认真的事情,去拜年首先要走进别人的家门,对着堂屋正位置的神位作揖说祝词,如祝您越老越扎实,越活越年轻之类的,主人家也会应和并派发香烟糖果。可现在都简化了,而且简化得不像话。首先祝词只有恭喜发财或恭喜,没有了实际内容,好像人生除了发财就没有别的追求了。其次,拜年不进屋,门外或门边喊恭喜,这是一种极不礼貌极不负责的做法,就好像送快递一样,叫声你快递到了然后转身就走,这样是会给差评被投诉的。但主人家的回馈一如从前没有半点缺斤少两,这就说明国民素质在下一辈有所降低。

过年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有个更有意义的事是收压岁钱。相信很多朋友小时候的压岁钱被妈妈用同样的谎言骗过,来,妈跟你存倒,长大了跟你娶媳妇。我很好奇,女生的压岁钱,妈妈怎么骗呢?我倒没被妈妈骗过,因为我压根没什么压岁钱,即使有我俩哥下手可能比我妈快。因为没压岁钱存倒娶媳妇,春耕时悲伤的我抓了一条泥鳅挖了个坑养起来对妈妈说,我长大娶媳妇就靠它了。如今我儿子都快有女朋友了,那条泥鳅如果还在的话,应该已经成精了。记忆中收到最多的一次压岁钱是大舅爷给的,我和二哥每人三十,哇,三十块能买二十碗热干面,当时感觉自己秒变土豪,第二天买豆腐花时都有喝一碗倒一碗的冲动。

现在的压岁钱就犀利了,感觉钱不是钱似的,可能是物以希为贵吧。小朋友还不一定会要这些既不能吃又不能玩的纸钞,在大人的世界里最实用的硬货币在小朋友的眼里还不如一个心爱的玩具更实在。这些熊孩子不知爷当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悲哀,老子真后悔生错了年代。不喜欢也要给呀,像咱这心疼钱的,给个两百三百了事。但那些不珍惜人民币的,比如我大哥大嫂,给他的外孙子小孙女一给就一扎,少说也有一千上下,全是崭新的毛爷爷,可以刷脸巴子,可以切豆腐。看得我这个收惯了五块钱一个红包的广东湖北佬心惊肉跳,感觉怪不好意思的,赶忙找了个红包将那两百块放入塞给那些小辈。

生活就是舞台,我们每天都在直播着人生,在没有彩排的生旦净末丑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KTV的兴起让人们在茶余饭后有了个展现才艺的地方,当然没有才艺也可以展示其他,比如权利、比如低俗。我曾经的一位领导,对唱K的狂热好似非洲的沙漠,同事五年,就听他唱了五年的《小芳》,每次只唱此歌,不仅唱得支离破碎鬼哭狼嚎,而且一点进步也没有。每次表演,我们那帮兄弟一边喝着倒彩,一边吐着啤酒。唯有KTV公主妹最开心,领导的一嗓子一下子就能帮她卖多了几箱酒。也有五音不全且有自知之明的,一般会叫上几个美女陪唱,这是三陪之外的另一陪,也不是什么好职业,她们服务的对象,三米开外就能闻到人渣的气味,他们唱歌不行下手很重,绝不会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好好唱歌。

在喜庆的春节里,总会有些在你生命走过的人会被记起。同学聚会是每年保留的节目之一,在携手走过的青葱岁月里,我们都有过一样的纯真。而最能搅动气氛的,KTV则是个不错的选择,在这里劲爆的音乐会令你完全放松,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自信高歌一曲,不妨一手拿酒一手拿麦,感觉自然会来。酒一下肚,会突然发现自己如刘德华上身,似张学友附体,平时犹如黄牛打鼾的歌声也会唱得声情并茂。在这里,我们回忆着学生时代的趣事,畅谈着一年来的得失。在这里,我们用《闯码头》来表达初出江湖的悲壮,用《我等得花儿也谢了》来倾诉多年的思念,用《多年以后》来释怀过往的执念,用《海阔天空》来演绎人生的不羁。

故乡的春节是热闹的,故乡的人们是可爱的,回到故乡有如婴儿入怀的温柔,故乡的味道总是那么的香甜。

相关文章

  • 故乡的味道之春节篇

    春节,俗称过年,但凡有华人的地方,都会隆重地欢度这个节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

  • 故乡的味道~春节

    千百年来,食物就这样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迁徙,不断流变,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他...

  • 故乡的味道

    20190205——故乡的味道 又逢春节,游人纷纷返乡过年,少不了去寻找故乡的味道。去了却离愁,去亲近故乡,去弥补...

  • 故乡之全州味道

    作者:蒋建刚 乡愁于我是糍粑,麦酱腐乳沁年华。藠头腊肉兄弟好,腊鱼仔加醋方瓜。

  • 春节,总想找回童年,把故乡装在心里带走

    回到故乡,感受最初的温暖和味道,在那种贫瘠之中,感受简简单单的生活。春节离开时,总想找回童年,把故乡装在心里带走。...

  • 故乡

    故乡茶,碧绿鲜嫩,于杯中颗颗昂首挺立,犹如原之野海之森! 大寒日,春节将至,离故乡两千里无归期,总是思之深念之切。

  • 故乡的味道

    说起故乡的味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记忆。身在异乡,远离故土,有时不免思念故乡的味道。何为故乡的味道?可口的饭...

  • 故乡的味道

    故乡是有味道的。故乡的道路变了,样子变了,但是味道不会变,那味道也永远会留在记忆里。 故乡的味道是丝丝春雨润进黄土...

  • 春节的“味道”

    如果有人问我,你能否用几个词来形容春节,那么,我想到的有喜庆、欢乐、热闹、此外就是忙碌。之所以说忙碌,是因...

  • 春节的味道

    春节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在这记忆里,我们抛下身份和不满,忘掉阶级与苦难,放下烦恼与不安,穿新衣,结彩灯,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乡的味道之春节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fw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