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书院&简书写作营》
开车的时候听了三次李砍柴校长讲课的音频:《如何通过素材搭建框架撰写大纲》,收获满满。
他在开篇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的要害。
难道校长有天眼?
1、写作靠灵感还是靠素材
通常我是灵感来了,豪写一顿。但是有时我也是因为素材而写作的。比如我刚读完一本书、如果这本书触动了我,我恰好对这本书也有全面的了解和感触,我就会写一篇读后感。
如果不能确定的情景,我还会再去读一读我需要写的章节。基本上是灵感与素材的结合体。也有像课后作业之类的先有了选题,我会有意识地注意与选题相关的素材。
无论因灵感而写作,还是有了充足的素材去写作,二者不可缺少。有了灵感后也要靠素材去支撑,否则是自嗨,要么就是干巴巴的。
我常常自嗨,空空的干巴巴的文章让我自己读了也烦。发在头条数据自然不太好,发在简书,也只有几百个阅读量。
校长特别提及自媒体创作,似乎没有灵感也可以写出专业性的有内容的文章。我的眼前一亮,耳朵也惊叹不已。
校长好用了篮球运动员来说明一个道理。篮球运动上场时,突然说自己没有状态、放弃这场比赛?一个高素质的运动员会通过不断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来应对比赛。
而写作也是一样,我们不能总是时刻依赖灵感,有了选题,去寻找素材,在寻找过程中说不定灵感自然也就来了。
2.没有找到亮点,没有看透素材
这是我天天犯的毛病,我一直都没有意识到。
我写一个选题时,我会按照之前丹尼尔李老师说的搜集素材,也会筛选素材,但是我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看起来我有很多素材,但是我没有按一个思路出牌,或者我没有按照一条主线去搜集。搜集的素材也不是为了某一个主题去服务。
因为没有看透素材,我的思路也无法变清晰,也不能从我的那堆乱麻素材里找到令我眼前一亮的线头。
我有素材,但我写作时随着性子而发,写到哪里就到哪里,素材没有为主题服务,所用的素材也没有凸显我想要表达的。
我以为我的那篇文章写的高山抑止,行云流水。结果严重打脸。居然阅读量还比不上简书里面的数据,挫败失意,我有点开始怀疑人生,怀疑头条平台推荐机制。
我到底怎么了?是我的写作水平有问题吗?
03)如何用一根绳子串上你手里的珍珠
我的问题就是我一直没有列大纲的习惯,也很少在找到素材之后吃透素材。
我只是整理了一堆毫无头绪的素材.这些珍珠在我的眼前散落一地,无法将它们连在一起,做成一根项链。
山重水复凝无路之感总是涌上心头。
有时候我也思考过,是不是将素材反复研读,依照选题,设计一个清晰的思路呢?按照思路,写出一个大纲,然后匹配我选的素材呢?
吃透了素材,心中自然有一个明显的写作框架,能胸有成竹地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布局,再加有一个惊喜的结尾。
此时柳暗花明又一村自然就在眼前。
4.如何写大纲
我记得我在简书创作中篇小说时,我写过大纲。那是逼出来的。我写到后面,忘记前面这个人物的年龄和地址,及在哪里发生的主要事情。
甚至还忘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的合情合理的分配,居然前后矛盾,一边写一边回过头去找前面章节中的关系。
为了避免这个错误反复出现,我就列了写作大纲,将自己想要安排的人物的命运按照事件的经过写出来,并列好几个人物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年龄都不能搞错。
一般的文章因为数字3000到五千左右,我就没有写大纲,想到哪里到哪里,怪不得在头条阅读量那么可怜。
写大纲还是有用的。养成写大纲的习惯,对每一个写作者是有用的,至少不会天马行空地写成自嗨的模式。
在自己熟悉的素材基础上,用自己的思路形成框架,就是文章的大纲,
写大纲的三个意义对于每一个写作者都是用的。
一约稿时编辑明白自己的思路
二让70分以下的作者,写作不偏离主线
三让70分以上的作者在现有素材上,深挖精进。
随便给大家奉献校长总结的大纲类型:
一起承转合
二总分总
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四混合型
最后校长还具体拆解一篇文章、让大家明白这篇属于大纲的那一类型。
我喜欢混合型的大纲。因为一篇好的文章里面如果体现出复杂的行文结构的话,内容相对丰富,写得好的话,对读者更有吸引。
总结:写大纲就是一个串珠子的过程、也是捆柴的过程。把你的各个知识点用一个逻辑串起来,成为一根有价值的项链。
任何文章都有一句核心的话,用理科生的严谨加上文科生的文彩金句,让自己的文章出彩燃炸。
先掌握套路,然后忘记套路!
我已经感受到了校长的良苦用心,正走在上山砍柴的路上,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