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瓢泼大雨。
想赶在7点50分到达游泳场馆,于是提前了五十分钟出门,最后一路紧赶慢赶,还是八点整到达的。唉!
这种力不从心,使劲努力却依然做不到的无力感,有了孩子之后,感受到的特别多。
这个游泳班,可以说一开始就是被放弃的课程了。
对于普通三四线城市的小工薪族来说,让孩子在有限的教育投入中产生最大的教育效果,是我矢志不渝的追求。什么课,会学成什么样子,基本上从报名时,就可以分析得一清二楚。
这个游泳课是公益课程,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也没有什么可选择的教练和时间段,一切都是固定的。因为被指定参加,又因为名额是很少的,能参加是一种荣誉,于是就参加了。
一个特长班,不是因为兴趣报名,也不能选择老师,甚至都不了解老师,更不知道课程安排,无法观摩教育实况,也得不到任何教育反馈。基本上就可以断定,这门课是难以长久坚持的。
除非,孩子特别坚持。
这个更难,不是吗?
每个孩子都是台大型碎钞机。虽然这种公益课程不用花学费,可是正因为没有学费的约束,才更容易放弃。
如果这门特长课很贵,放弃的时候,是不是会犹豫再犹豫呢?
父母给孩子花钱,没有不舍得的。尤其是给孩子报班的时候。
可是,不怕多花钱就怕娃不学。
想让一门特长能最大限度的被孩子掌握,并学出优异成绩,真的不是随便学学就可以的。最起码,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离家近。这一点看着很不靠谱,其实对孩子的成绩影响很大。特别是缺看娃人手的家长,更要避免去报离家太远的兴趣班。如果家里两个孩子,一个学习班在东城,一个学习班在西城,真的是给自己找麻烦。不要小看人的惰性,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吃苦能力,离家远会大大增加接送麻烦,也会增加请假、旷课或者半途而废的几率。天气不好于是不去了,今天加班太累了于是不去了,孩子放学后贪玩到家晚了……如果离家近,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二是不与孩子对着干。对着干有两个意思,一是孩子越不愿意就越逼迫,二是孩子明明不合适偏偏就想挑战一下。
先说不愿意。家长们都知道,几乎很少有自己主动愿意学习的小孩,任何学科想出成绩,都少不了大人督促。这里说的不愿意,是因为这门课他不了解于是不喜欢才不愿意的。这种不愿意,完全可以通过试课来解决。试过之后,假如孩子表现出兴趣,完全可以报上。如果孩子怎么试课都讨厌这门课,怎么说服都不肯报名,越不愿意家长就越生气,觉得不报名可惜。那就真的要好好考虑一下再说了。
再说不合适。这个很简单,孩子什么性格家长最清楚。如果孩子喜欢运动,就尊重他的意愿学一门体育,如果孩子喜欢音乐,可以早早的挑选一门乐器。不要太盲目从众,或者跟风报课,这样容易事倍功半。提倡课程的以人为本、动静相宜。
最近看《小欢喜》,里面有个女孩叫英子,因为父母离婚跟着母亲生活,于是特别体谅照顾母亲的情绪,妈妈说什么她就做什么,自己再难受也憋着不说。看这孩子,反而让人很心疼。所以说,如果家长不够了解孩子就报课,或者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年未完成的xx梦,那就算了吧。
三是家长有规划。如果孩子随便学学完全不出成绩,这门特长课也就不叫特长了,那叫体验生活。学什么,每年学到什么程度,能取得什么成绩,家长需要早早规划。可能一开始报名很仓促,但开始学了,家长心中就要制定学习计划了。
基本上,音乐美术特长可以在小学阶段考完十级,体育可以在十几岁时根据年龄和比赛成绩申请二级、一级运动员。科技创新类大赛、奥赛在中学阶段需要有拿得出手的成绩,最起码要进省前三。还有名校夏令营、科技营等集中性活动,可以为孩子的综合实践加分。
或许一开始报班的时候,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家长可能会跟风报名,走不少弯路。
但是最终,在孩子上了小学之后,能坚持的兴趣班就不要轻易放弃了。
练什么都需要吃苦,想要取得好成绩又不能耽误文化课,更要吃苦。
所以,要教育孩子学会苦中作乐。
不仅仅是孩子学,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学。学会帮孩子合理规避不适合的课程避免浪费精力,学会让孩子在枯燥训练中坚持下去不轻易认输,学会不拿自己孩子和隔壁小明比较,学会冷静思考不要因为孩子考得差就大发雷霆……
更重要的是,学会做自己孩子的家长。
选什么、放什么,这种问题不仅仅是兴趣班才会遇到的,人生中,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很多。
从选兴趣班开始,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有主见、有计划、懂自律、当自强。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