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回学校,也好久没和班上的同学交流,要不是今天班长通知评选奖学金,我已经有点忘了我还是个在读研究生。于是借机和几个同学聊了几句,才发现,我们已经走在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上。
想想去年这个时候的我,也是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10月份的CPA考试,妄想着可以通过2门考试。不知道为什么要考,只知道应该要考。那时的我也对互联网感兴趣,却没有勇气抛下自己的专业和既得优势。只想着我什么也不会,一点优势也没有,怎么可能入得了互联网的门?这就是经济学里的沉没成本啊。后来16年1月份的时候,机缘巧合参加了一场讲座,又热血澎湃的参加了讲座里的培训课程,而后又幸运的得到了去优酷土豆实习的机会。这才下定决心想要从心所欲。下决心的时间说晚也晚,说不晚也不晚,因为我即认识大一就开始立志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小伙伴,也认识工作了好几年才想转行做产品经理的小伙伴。只要是真正想做的事情,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熟与昧行乎?
一切看起来那么巧合,巧合总却也透着必然。如果我不是一直对互联网感兴趣,我不会关注那么多互联网相关的公众号和新闻,也不会接触到产品经理的线上分享。如果我的兴趣再淡弱一点,我就不会去参加线下讲座,也不会热血澎湃的交钱参加培训课程。不会认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也不会有去优酷实习的机会,很感谢那时给我机会的显铭哥和吉祥哥。回想申请优酷实习生时,吉祥哥面试我的情景,那时真是稚嫩啊,写的体验报告真是幼稚得不忍直视。虽然现在的我也还很稚嫩,可能前辈们看我可能就像我回看当初的自己一样吧。但是,起码我在成长了,我从0个月,长到了9个月了。而且是在我自己选择的路上。
最近秋招并不很顺利,寥寥几场面试中,有两家的面试官都问到,本科加研究生学了这么多年经济,却从事互联网,会不会觉得很可惜。我并不觉得可惜啊,我认识读了5年医学却下决心做HR的,也认识北大计算机硕士想改行做产品经理的。他们都没有考虑可不可惜的问题,只想着如何更加优秀。我很佩服他们,也想成为这样的人。我不知道10年后,我是不是会后悔放弃金融选择互联网,但是现在,我觉得很充实,我有着明确的目标,也知道自己该怎么走。
想想如果我没有下定决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我现在会是什么状态。手机里仍然订阅了一堆金融公众号,下了一堆财经APP,每天却还是只想刷知乎和虎嗅。我仍然会去考CPA,暑假会去一家证券公司或银行实习,每天穿着一点也不舒服的正装,踩着一双咯脚的黑皮鞋去面对一些对我而言毫无意义的数据。不是不好,只是彼之蜜糖,吾之砒霜。如果我没有下定决心,我现在必然也会网申一些互联网的企业,但是没有任何相关的实习和经验,通过率可想而言有多低。这时候我会安慰自己说,没办法,毕竟不是我的优势,然后投入到银行的宣讲会和网申浪潮中。如果运气好的话,我可能会找到一份还不错的金融工作。从此成为金融这座庞大的大厦里的一颗小螺丝丁,收入可能很可观,却开始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
当然,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说导师的质疑和谴责。自从决定从事互联网行业,对学术和论文就只能采取敷衍和拖延的战术。导师不理解,认为我整天不务正业。家长不理解,质问我为什么今年不考CPA了。刚开始只身去到深圳时,两个星期内借宿了3处,手机被偷,又冒着n年不见得寒潮去找房子,一个人在公交车站就哭了两次。国庆前一个星期,为了兼顾实习与秋招,一个星期来回了3次广深,一天跑遍广深莞。但我仍然觉得很充实啊。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能比别人做得更好,但我能确定,有目标的我,会比没有目标的我做得更好。从 前我妄想过,我是不是可以兼顾金融和互联网。现在才知道什么叫有舍才有得。入门后才知道,就单单是互联网,有那么多个细分领域,电商,社交、020。运营,又分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以为有一两份看起来还不错的实习就够了,但是人家不仅有实习,还会ps、会AI。等你好不容易入门了ps、自学了SQL,发现还有人会写代码,有人有过创业经历。每一个领域都有那么多东西要学,每一个领域都有那么牛人等着你去追赶。我不是天才,怎么可能兼顾所有呢。所有对金融的放弃,让我得到了更多学习互联网的机会。这也正是确立目标的价值。
啰嗦了这么多,其实单纯想和大家分享下这段日子的心路历程。如果你心里有一颗种子,也希望我的文字可以成为肥料,帮助它发芽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