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间烟火陸陈氏系列收藏
陆陈历史文化I《卷末上》梳理

陆陈历史文化I《卷末上》梳理

作者: 泗四坊方 | 来源:发表于2020-10-07 08:20 被阅读0次

一、说明

以下梳理的《陆陈宗谱》是一九二六年六修版,为欧式样本木活字印刷。全套宗谱合计十七卷,其中卷末分上、下两卷。

展开《卷末上》,有三十五篇传或赞,多为历届主修人编写,同时也有几篇是师徒、同学、内亲外戚等怀恩泽或执情谊秉笔而书。文字简洁,表达准确,高度评价先祖们的优秀品德,这是陆陈氏的一份文化遗产。

阅读卷末上,一篇篇故事演绎如在眼前,读来不得不敬佩编写者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超人的智慧。

卷末上,与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四卷以及卷首上、下卷是有机的整体,阅读起来,可联系前几卷相关内容。

卷末上,系五世祖永晟公支下即县股历代先人传赞。

二、摘录部分传及赞内容

卷末上,以《维周公赞引》开篇。清初,十二世祖啟贞公,生于乱世,当家早,善理公私大事,常主持公道。

又十五世祖世济公及次子引长和长孙茂芳,三代人皆有传及赞语。世济公移居杜埠,精于商业,取得钱财,常修桥补路,竖亭奉茶,回报社会。由于接触人广,因而非常重视教育下一代。其次子引长公,虽少孤但早成,乾隆五十九年三修宗谱敢于挑起大梁。其长孙茂芳,“守分安命,躬耕贸易,艰辛备尝。”值得后人学习。

又盛长公有传,后人赞扬他:“恤人之孤,救人之急。”盛长公叮嘱后代,同样要重视教育。

又十二世祖啟思公,清初家族中一代文人,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朋友遍布皖潜。39岁生愈浑,47岁赴玉楼,八岁的愈浑,从小立志,少年成材,继承父志,为人师表,其门下生徒不远千里百里闻名而来,由此名满潜阳,为族争光。

在匡后公传中,有这么一个传说:忠公梦中有天神送子,梦醒之时果如其然,遂得匡后。匡后自小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四书五经烂熟于胸。最喜左传,邑考后于彰法山山庄开馆授徒。县府李大人慕名延请教授两个公子,两个公子先后考取功名,由此,匡后公名声大振。

有燕候公二十出头,府试第三名。喜李白、杜甫诗;散文有韩愈遗风,识见超越,理趣恢宏。青年教馆传名,晚年学医救人,精通中医,有妙手回春之术。

燕候公之弟两瞻公,年仅十岁就能模仿古人赋诗作文。只可惜二十余岁患眼疾,与母同病相伶,仍坚持恃母送汤喂药。母病故,公病愈。又外祖母无依无靠,接至家中,终老归山之后,四时前往祈祷,不忘恩情。公三十五岁而终,妣陈氏接过家中担子,维持一家几代人生计,享寿98岁。这是家族历史中有文字记载的最高寿星。其事载《安徽通志》。

本人通读卷末上35篇传及赞,最最佩服的是邰公写的《梦九公传》,传记附上梦九公为潜山县社稷坛所作的碑记。说到碑记必先说一说梦九公祖父、父亲。民国九年《潜山县志》有记载:

祖父陈啟忠字尔吉,寿九十四(1623一1717年),祖母寿九十(1627一1717年),妣先公六日而终。有额曰:德盛齐眉。其父愈培公贡生,试名鸣珂,字匡后,号皖樵(1661一1734年),其徒名满六皖。雍正二年,蒙提督学政巡抚都察院以[盛朝显俊]表其门。

正是书香门弟薰陶,梦九公兄弟学富五车,书画驰名艺坛。当时的名宦魏其瑸授于梦九公作《社稷坛碑记》。此碑记正如邰公所言:“又以其迹关社稷,得载诸碑志而名益彰。信哉!非附青云之士,乌能施于后世。”

所以,本人认为,《社稷坛碑记》不但是我族的荣耀,而且是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古皖大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梦九公三弟念泰,得祖及父兄感化,博闻强识,天文地理无所不晓。

梦九公之子世羽,上承三代书香薰袭,每作一文,多传为士林范本。由此可见,学习文化掌握知识是多么的重要。

在传记中还有位左函公,一生好酒好诗,大有诗仙李白之风范。不仅如此,“一名一物,曲写其岸然,特出之才,由一事一时极形其奇怪纵横之趣,喜笑怒骂皆成文章。”因交遊天下,高朋满坐,是族中一位杰出的怪才。

又怀可公,博群书通众艺,工书法诗书,藏书万卷。真是一位多才多艺又擅长医学医理的高人,“造士妙手回生,不泉林自洁,不文繍自荣。”

颖詹公“入理食用,出理丁费,置农工,捐家务。”为乾隆五十九年三修做出不朽贡献。

揆武公讳世科,三伯乏嗣,六叔无后,二伯之孙少孤,生养死葬继嗣婚配,一力承担,值得后人学习。

原程公,“秉性正大,值行光明,少攻诗书,长敦孝友,雅志林泉,励行砥节。”为道光二十一年四修宗谱挑起大梁。

又传,长庚公29岁故去,邓孺人30岁,邓孺人把12岁儿子抚养成人,儿子娶妻吴氏,后长庚子50岁赴仙台,邓孺人克制悲痛,独力承担一切。邓孺人苦节五十一载,节寿双高。

长守公三孙名原丰字德和,遭太平天国之乱,为国捐躯,尸骨无存。其在世品行值得后人称颂。

公长富寿算29,王孺人抚养两个儿子长大成人,苦节三十二春。王孺人不以境遇困顿而移志,可与孟姜女媲美。

公原王名玉奇,一生勤于耕作,善于积累财富,且能修身自持,教育子孙读书识字,德高望重,受到乡亲们追奉和尊敬。

长炳公,慷慨仗义,能排人之难,救人之急,风流倜傥,一表人才,教读深耕,子孙昌盛。

原程公知书达礼,尊师孝友,乡里皆闻。尤其值得后人铭记,在他的用心尽力下,找到陆河恩一公后裔,以及寻访到朝一公、荣一公、恩二公几代祖宗墓苑。受条件限制,在其时,包括恩一公后代,也不知道始迁祖陆正一公葬地“乔家河”处在什么方位。对于寻祖访亲,从政公另有一篇序言讲得详细。

原勋公,幼小读书就见其聪明,“宗族称孝,乡党称弟,少年老成,心存善念,于河边择地起庙,置钟鼓于其内,立佛妆金,年仅24岁,遁入空门,一直在当地传为美谈。

原林公光绪九年五修宗谱,劳苦功高。

泽溢公刚正不阿,与陈妣德寿齐辉。

卷末上最后是文龙公与徐三合堂清界议约。公世渊世彩二公裔议约。长炳公裔与葛和议。送字。

我曾见过有些姓氏,续修宗谱时把这些内容删除了,说什么时过境迁,已经过时了,其实那是对不起祖宗的!

别小看这些议约送字,每个议约等内容,从中都能窥见宗族历史。僻如那份讼纸存根,虽是葬坟扦坟,至少反映当时,我族先人在地方有威望,有一定的势力。

又杨泗方项家岭即今大小龙后面坟山也是永晟公支下坟墓。到现在为止,有些坟墓虽无石碑,但文字叙述清楚,这些坟每逢祭祀仍不能遗忘。当年议约目的就是为了辨清界址,因此,约请地方上有声望的乡绅共两桌人,再次登山踩界,埋下界石,足见当时对祖坟及家族利益的重视。

裁定潘铺老屋部分财产,为出家人原勋供庙用香资等。

那份简单的百余字的“送字”,揭示明朝中期,县股与山股之间关系密切,永晟公后人,不但在杨泗方置业,在徐三合堂名下等购得大片山场,用于安葬先人。这些祖坟,几百年后永晟公后裔,每年前往祭祀,不忘祖功宗德。

三、小结

至此,《卷末上》粗略浏览几遍,全卷新加标点符号,仅供热爱家族文化的家人们阅读方便。别小看添加符号,每篇文字本人至少通读3到5遍,今又打印成册,用红笔重新勾画,再修再校又至少2至3遍,仍不尽人意。希望家人们对断句及符号提出更为合理的建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陆陈历史文化I《卷末上》梳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ri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