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微博,看到一位网友投稿,简称A。
A是一名研究生,放假和妈妈出国旅游,在机场因为嫌妈妈买票过慢,又让自已付钱买票,妈妈发生激烈争吵,A的爸爸在国内,发微信给A,一直要求A给妈妈道歉,第二天好好玩。A最后情绪崩溃,宁愿在异国他乡流落街头,也不愿意去找妈妈。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88825/8392f943a7c19860.jpg)
我看了整个帖子,其实事情很小,网友们纷纷指责A自私,不孝,A却反驳说自己有这样的爸妈是悲哀,自己有一个悲催的原生家庭。
当我们听到“原生家庭”理论时,瞬间就会被点燃了:“对,我妈就是这样”“这就是我爸最擅用的权威”“我妈总是在我后面唠叨,不听话就一直唠叨到我听话为止”……我们接触越来越多关于家庭教育的理念,越愿意“剖析”自己的原生家庭,从而去指责父母,就是因为你们这样的教育,才导致我现在这样的!
我也曾经掉过“原生家庭”的坑。我老公有个很不好的原生家庭,当我看到他这一点时,我没有协助他去修复这个连接,而是不断的提醒他,你的父母很差,你要做一个好爸爸,他也一直跟我说,自己要做好爸爸。有天,他忽然说,他很害怕,害怕自己做不好,甚至整夜的失眠,而这段时间恰恰是我不断提及原生家庭的时候。
我妈曾经说:“我觉得我对你的教育很失败。”我听了非常震惊,问她为什么这么说?她说因为我不听话。我当时所有的情绪都上来了,和她吵了起来,吵着吵着,我忽然停住了,我发现我妈妈特无助,她很想为我做很多事情,可是我不接受,她难过又无能无力,从而转嫁为教育的失败。
这两件事的发生,让我重新去思考原生家庭,我们去学习的目的更多的是希望能给自己的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但我发现,很多正在努力学习家庭教育的人,对孩子的教育依然离不开恐吓、威胁、打骂,同时又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和自责,当这份自责和内疚无法承受时,就转嫁到了原生家庭上。
为什么我们控制不了自己?为什么我们学了那么多还是教育不好孩子?为什么我们还有那么多的冲突?因为我们有一个不好的原生家庭啊!噢~原来是我们父母的错。
真的是这样吗?当我们呱呱落地,我们的父母也是新手父母,在那个网络不发达,资源不充足,更多的时候还停留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他们只能靠前人的经验和自我认知去养育我们,到今天,他们大半辈子的认知想改?难了!而我们呢?孩子一出生就要好的尿不湿,买进口奶粉,学各种科学育儿知识,时不时还上简书写写文章不断提升自己。与此同时,我们看不起自己的爸妈,落后的教育,对孩子不是宠爱,只有溺爱,不够科学,他们老了,成为“抨击”的对象,就因为我们学了新的知识,我们懂的多了?我想,我们学习的初衷也不是为了“抨击”父母,如果我们能把对待孩子的心,放三分之一在父母身上,可能原生家庭会发生一些变化。
昨天晚上我妈说想来我这过年,问我可不可以?我说当然可以,她说在家包好包子拿过来,我瞬间想到去年满冰箱的包子,最后长毛丢了的情景,连忙说不用了。我妈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过年能不吃这些吗?叫人笑话。” 我说:“妈,过年准备年货肯定是应该的,但是太多吃不完,不仅浪费食物,还浪费你的心意,况且我担心你身体不好,弄那么多年货,身体吃不消,我会心疼的。” 我妈听了哈哈大笑,答应我少弄一些,最后问我,你最近怎么这么会说话?嗯,因为我学了P.E.T.父母效能训练。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88825/9b327481d6123de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