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我知道读书有用,但我就是看不进去怎么办?
众知乎网友分享了许多方法,例如培养兴趣、番茄工作法、TO DO LIST法等,我们是怎么做的呢?点赞,收藏,让它在收藏夹里吃灰。仔细想想,我们缺的是方法吗?不,我们更想知道的是看不进去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当然这些原因不是像我没有时间、我没有精力、书本太无聊之类的,我们不会宣之于众的借口。
读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
所以,绝大多数人看不进去书的原因是:甘于平庸。
没有时间读书
说起惜时读书,我们似乎想起来都是古人的事例:比如聚萤读书的车胤,凿壁偷光的匡衡,划粥而食的范仲淹。为什么古人闲暇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呢?答案是:不读书也没有别的事可以做。
古代娱乐方式少得可怜,当一天的事情做完,有条件的人可以读书慰藉;但大部分农民,一天的农忙结束后,他们无事可做只得早早睡觉。
而现代人的一天是:清早起来看微信消息;上班途中刷微博;工作学习休息时间逛淘宝;下班回家,瘫在沙发上看抖音;晚上躺在床上,把它们看个遍才能入睡。
这些软件为我们生活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由此可见,我们不是真的没有时间读书。
林语堂说:“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只要看他如何利用闲暇时光就可以了”,每个不甘平庸的人,都具有从海绵里挤出水的精神。
2019年,浙大学霸胡一捷的作息表上了微博热搜,密密麻麻的任务每个都精确到了分钟。清华大学双胞胎姐妹花,作为作息表第一次上热搜的学霸榜样,也不遑多让。
马冬晗姐妹通过自主招生进入清华大学,原本在高中名列前茅的姐俩感到了危机感,她们发现,要想在精英荟萃的清华大学取得好成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于是马冬晗便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堪称‘魔鬼’的作息表,并要求自己严格遵守。
大学四年,马冬晗每学期都会完成16张学习计划表,当然结果也是喜人的:三年学分总成绩班级第一;各种科研、竞赛获奖28项;担任精仪系各类球队的队长,;跑马拉松、主持晚会、诗歌朗诵……
白茵说:“最忙的人有最多的时间”,越是优秀的人,就越会想方设法挤出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学习,因为他们知道成功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断读书提升自己。
没有动力读书
堂弟大学四年混了个文凭,毕业后父母托人把他塞进了银行,工资一个月两三千,生活是银行、家两点一线。
有时候他也会抱怨现在的生活又累又无聊,还学不到东西,父母说你可以去考个公务员,工作体面又不累。堂弟也想过,可还没翻几页书,他就没动力坚持下去。
生活中很多人都对未来充满乐观,认为自己未来可期大有所为。幻想着自己努力拼搏的图景,仿佛成功唾手可得。
当真正去做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读书的动力,坚持不下去。于是,又转身投入了决定痛改前非的生活,不再踏出安逸圈。殊不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们会把读不进去书归因于没有动力,那什么是动力呢?
动力源自于自身现状与想要实现的人生目标之间的距离,这种差距让你心有不甘,激励你不断的朝着目标前进。但我们很多时候连确定的人生目标都没有,怎么有动力读书呢?
曾经的周迅也有过同样的问题,直到老师找她谈话:
老师叫来周迅问她:“你能告诉我,你对未来的打算吗?”
周迅愣住了,一时不知怎么回答。
老师又问:“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周迅摇头。
老师笑了:“现在就想想,十年后的你会是什么样子?”
周迅思索良久坚定回答道:“我希望十年后的自己成为最好的女演员,同时可以发布一张属于自己的音乐专辑。”
老师接着说:“那么现在把这个目标倒着来算,二十八岁,你已经实现了梦想”
“27岁,除了接拍各种名导演的戏以外,还要有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
“25岁,你就要不断进行学习和思考演技,还要有很棒的音乐作品开始录音了”
“23岁,接受各种培训和训练”
“20岁,开始作曲,作词,接拍大一点的角色”
周迅清晰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并着手去打磨演技,练习唱歌,她按照自己的人生归划,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你看,有规划的人生可以过的多爽。其实我们很多人不是没有动力读书,只是不会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不如把想要的人生倒着去想,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就一目了然了。且时光从不待人,唯有迎头赶上,才能踏着人生的节奏,走向高峰。
没有用富人思维读书
曾经,大英图书馆新建了一栋图书馆,但遇见了一个难题: 如何在花费最少的情况下,把众多图书都搬到新图书馆去?经过估算,如果是按照固有搬运方法来说,至少也要花350万美元。
到底该怎么办?大英图书馆拿不定主意。
这时有一个小伙说:“只要150万,我帮你搬过去”。大英图书馆同意了。
令人没想到的是,小伙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消息:“从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无限量向市民借阅图书,条件是从老馆借出,还到新馆去.... "
仅仅是一个思维的转变,小伙获利将近150万美元,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而大英图书馆也一下子节省了200万美元,成了一个双赢的局面。
和我们辛辛苦苦工作相比,思维的一个小小转变能够收获更大的效益,这就是富人思维。而富人思维绝不是富人天生拥有的,它,来自于书本。
古人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敷衍着过口不过心,却被富人奉为至理践行着。
英国BBC曾拍过一个纪录片《人生七年》,从英国各个阶级抽取几名孩子,并每七年进行一次回访,了解他们的人生。
上流阶级的孩子们早在7岁时每天就在不停学习,在学校学习拉丁文、数学、钢琴等课程,回到家里第一项任务是完成作业,然后看课外书,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他们已经确立好人生目标,并明确了自己未来应该上什么初中,什么高中,进入剑桥还是牛津,要从事什么职业。
与之相对,穷人家的孩子每天在学校里玩耍;回家看电视,不写作业;关于未来只有梦想,毫无规划。
结果显而易见,上流阶级的三个孩子实现了自己的规划,分别考上了剑桥大学和杜宾大学,并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底层阶级的孩子长大后各有各的不幸。
用富人思维读书,实质上是要重视读书,正真区分贫富的,从来不是财富的多少,而是拥有知识的多少。正如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要想改变命运,从坚持读书做起。
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
而只有书籍才能把塞纳河流淌的时光和北极上空的瑰丽日出描绘给你;
把高贵生命的呐喊、抗争,连同他们的热血,将那厚重的人文精神传承给你;
把清晨沐浴在恒河的神圣说给你听。
余生请与书香为伴,一杯清茶,两袖皆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