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充满繁芜和狂热的世俗里,
需要拒几多喧嚣于门外,
需要集几多简静于心间,
慎独守静。
闲闲地,沏一盏清茶;
淡淡地,听一折昆曲;
静静地,阅一本旧书;
默默地,写一纸素字。
如此,甚好。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静心才能生慧,心静才能悟理。
静,是一种选择。儒释道,都倡导静。
《荀子》说:“心何以知?曰:虚一而静”,《礼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道德经》说:致虚极,守静笃。要让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状态,坚定不移,不受外界影响。万事万物并行发生时,用这种心态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这是真人境界。
佛教的禅,亦需静。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心不起则一切不起,心不动则一切不动,让自己具备一颗宁静的心,才能看清世间万事。心如止水可以让人心旷神怡,让心平静一些,就能感到焦虑在消退,力量在回归。
选择恰如其分的静,很重要。
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面前,要静;
心静自然凉,燥热面前,要静;
懂得何时选择静,何时选择动,更是一种智慧。
如何做到静,如何选择静?
要把静当做一种目标,一种品格,一种境界。常存心中,去悟,去磨砺,静气才会由内而外充盈你心。要培养一些静的仪式,如练字、品香、啜茶,以习惯养之,让它成为性格的一部分。遇事三思而后言,口不出狂言恶言,不见人来疯,不见利狂喜,不失仪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