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宁
每个层次需求的满足都需要很多条件,尤其外在条件的机缘配合往往是一个人无法左右的,可以辐射各个层次需求的巨额财富也非人人触手可及,从一生下来就万物皆备于我的幸运儿极少极少,绝大多数人都不知会在哪个层次的追求中随时就面临人生的困境。
面对这样的现实,可以说不是人人都做好了心理准备的,也许很多人还会感到难以接受,尤其普遍从安宁和平的环境中成长、从慈爱的父母的呵护中长大、享受了越来越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孩子们,他们比照自己从幼年起顺遂的生活经验,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往往可能更高,对人生中的阻碍和困境往往从内心更是缺乏认知和思想准备的,所以一旦真正面对生活的考验,便很难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
生存压力、社会竞争、各个层次追求中的种种困扰使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焦虑、抑郁情绪,根据全国流行病院调查的数据,中国人焦虑症的发病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1%-2%上升到了13%,精神障碍、抑郁症发病率从二十年前的0.05%上升到现在的6%。
虽然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几乎很难见到襁褓中的婴孩显现出无来由的抑郁寡欢,并且中国人整体的遗传基因不可能在几十年间发生巨大的变化,显然现实的境遇、自身的观念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更重要的影响。
影片《一九四二》讲述了1942年在河南的大饥荒中逃难的一家人的悲惨遭遇。在兵荒马乱、天灾人祸的现实逼迫下,老东家范殿元带着一家老小随着成群结队的难民踏上了背井离乡的逃难路程。为了粮食、为了生存、为了孩子,他和家人一路上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劫难,虽苦苦挣扎却终究是在劫难逃,亲人们一个个悲惨地死去,最后只剩下他孤身一人,饥饿、寒冷、疲惫、绝望,所有苦难的折磨使他万念俱灰,他茫然无助地转身逆着人流走向回家的方向,他只想死得离家近一点。
范殿元一家的遭遇是那个年代逃荒难民悲惨遭遇的一个缩影,生存下去是难民们唯一的愿望,为了这个最低的愿望,他们几乎放弃了所有可以放弃的东西,他们的需求已缩减至再无可缩减,然而任凭范殿元原来多么自信、能干,多么坚强、乐观,也抵挡不住现实的残酷,在那种恶劣悲惨的境遇中,有几人能不像他那样陷入茫然无助的抑郁之中?
山东女孩杨瑞立本来是一个积极向上、立志要上高中、上大学的女孩,她的父亲重男轻女、愚昧残暴,因为长期生活在暴力、冷漠阴影之中,杨瑞立一度出现了严重的抑郁症状,学习成绩急剧退步,头发不洗、目光呆滞,她悲切地向妈妈哭诉:“我快被他逼疯了”,当她试图再次抗争时,被父亲残暴杀害。
一个女人在职场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总是觉得他人对自己不够尊重,于是选择在家做全职太太。但是在与朋友们交往时,看到在职场中历练得光彩照人的女伴们,她更觉得大家似乎对全职太太有一种轻视。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可,她找来各种各样褒扬全职太太为家庭所做贡献的文章发给大家,对于别人的一举一动她都要认真捕捉,对于别人的一言一行,她总要仔细揣摩对方的深意,而一旦发现他人对自己有所不恭,便是一场唇枪舌剑的斗争,由于精神长期处于时时刻刻的紧张应激状态,她患上了抑郁症。
当一个人不论因为命运多舛还是因为内心极大渴求的不满,总是感觉在生活中遭遇了太多的阻碍,内心长时间地处于压抑、紧张、痛苦的状态,正像人的骨骼和肌肉承受过重的负荷会受到损伤一样,人在受到突然的、极大的威胁、打击、刺激后可能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而长期处在不良心理状态的压力影响之下,尤其经过长期竭力的抗争却终归无效的时候,神经系统也会渐渐地受到损伤,人就会陷入抑郁焦虑状态。
通过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自己的情绪,这种调控是在理智层面的调控;在大脑的深处,还有着更原始的边缘系统,它以更直接的方式感知调控着人的情绪和身体的生理机能,有生理学家称大脑皮层为“认知脑”,称大脑边缘系统为“情感脑”,在正常情况下,认知脑与情感脑两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协调,通过认知脑的理性调控,人能够很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拿前面所说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两者发生矛盾冲突的情形来说,为了很好地适应社会和外界环境,认知脑可以用虚假的快乐来压制掩盖情感脑感到的真实不快,所以有“微笑抑郁症”的说法,一些抑郁症患者面对外界时总是春风满面,但独自面对自己时却悲戚不已,所以,人能通过自己的意志控制住表面的认知脑,却很难欺骗深处的情感脑,所有内心深处的矛盾痛苦都会悄悄地作用于情感脑。
如果情感脑总是受到不良情绪的困扰,又长期受到认知脑的强行压制,就像骨骼和肌肉受到损伤之后便很难接受人的主观意识的调控一样,神经系统长期受到压抑的损伤,认知脑与情感脑两者之间产生严重的矛盾和对立,如果情感脑长期承受太多的痛苦、压抑和矛盾,那么它就很可能不再配合认知脑的调控,认知脑便失去了高级中枢的准确调控能力,神经系统不能协调准确地进行工作,这个人就会陷入抑郁症的困扰之中,幸福当然也随着抑郁的痛苦而一同失落了。
神经调控的生理机制,决定了心理疾病一旦形成,就应该不仅在心理方面进行疏导调节,另一方面还应由医生运用药物、医疗器械等手段在生理方面对患者进行治疗。还有医生和生理学家研究发现了许多针对神经系统的物理性的治疗方法,对此法国的神经科学家大卫·塞尔旺-施莱伯博士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这里向大家推荐他所著的《自愈的本能》一书,他在书中向人们介绍了多种针对抑郁症的自然的、物理性的调节方法,方法简单而又行之有效,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阅读。
在生理上对神经系统进行治疗的同时,心理上冲突的解决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心理方面,当考察了人生所有的境遇全景就会知道:人很难去改变的是外界、是社会、是现实、是他人。范殿元改变不了他身为难民的悲惨命运,杨瑞立改变不了她父亲的顽固的思想和残暴的性情,那个患抑郁症的全职太太也左右不了别人内心的想法和价值取向,通过埋怨他人的不端,抱怨社会的不公能够改变他人、改变社会、改变环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对此抱有奢望,换来的往往只是更大的失望。
人不可能超越所有的需求而生存,人要生存就必须依赖于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所以范殿元应该坚守他的信念,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绝不放弃生存下去的可能,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他执着于自己求生的信念无可厚非。
的确有像影片中瞎鹿那样的人,在凶残的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宁可舍弃生命也不放弃自己的尊严,毅然决然地慷慨赴死也要守住自己心中的信念,这样的英雄气概令人感佩赞叹、令人荡气回肠。
但是在和平年代,如果一个人没有被人侵害的性命之虞,面对的也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那么最好明智地放弃改变他人、改变外界环境的执念,尤其不要为此破坏自己已有的生存条件和环境。
比如前面这个患抑郁症的全职太太,过度的社会尊重需求,不仅不能达到她预期的目标,反而使她和家人朋友的关系更加紧张,以致于她精神上不堪重负而患病;而当发现如果坚持自己的信念就会威胁到自己生命安全的时候,那么就更应果断地放弃这执念,比如杨瑞立对于执迷不悟的父亲,如果早些放弃对他良心发现的幻想,在各种助学、贷款等帮扶政策之下,她本来有可能读高中、上大学,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自己的命运。
一个人应该坚守物质上的生存条件,同时也应该维护好自己心理的生存条件,一个人不能为了改变他人、改变外界的执念,而破坏了自己的心理生存条件,放弃抱怨、放弃奢望,人唯一可把握的是自己,唯一可改变的是自己。
幸福的道路阻碍重重,如果不幸陷入抑郁的泥淖,不能只寄希望于能够拯救自己的外界、他人,心理疾病建筑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上,也建筑在自己的心理思维模式上,最能够拯救自己的正是自己。要启动一艘抛锚的航船很难,但是不放弃地燃烧起一点一滴的燃油,也可以把它一分一毫地推动起来,直至可以乘风破浪。把试图改变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的意志和力量转化到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加强自己的行动力上,利用好自己所拥有的,提升自己所欠缺的,让自己在身体和精神两方面都变得强大起来,不让自己在抑郁的泥淖中越陷越深,就有希望重新拾回在抑郁中失落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