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儿童锻炼身体存在的那些“雷”,你都扫除了吗?

儿童锻炼身体存在的那些“雷”,你都扫除了吗?

作者: 成长de快乐 | 来源:发表于2019-11-28 22:58 被阅读0次

    体育锻炼应是青少年的“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现在的学校及有些家长认为体育锻炼严重耽误了学习的“大事”,就尽量减少外出活动的时间,认为必须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才可以。可是儿童青少年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必须经过一定的活动形式才可以更好的得到发展和促进。

     但有关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有几点是必须注意的,也是家长和孩子们很容易走进的“雷区”

    雷区1:孩子每天学校里打打篮球,运动量足够,不需要额外锻炼

     孩子们在学校自发的打篮球、踢足球,确实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但是这种锻炼方式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一般情况下也没有专业人士指导,运动量虽然不少,但真实效果有待考察。

     对于球类运动来说,孩子们很多动作仅仅来源于自主模仿,并不规范,没有在规定的动作范围内完成规定的动作,又易运动损伤。还是需要专业的教练帮助动作矫正、耐力练习、力量练习、运动能力训练等等。

    雷区2:上大学前要以学业为主,等上了大学再锻炼吧

    相信这是很多家长,甚至是老师的普遍想法。需要注意的是,身体各项体能运动素质、神经发育、骨质发育都有对应的关键时期,过了关键时期,锻炼效果很难保证。

    1⃣️儿童少年7~9岁为力量发展的第一个可训练阶段。在7岁后随着整个身体的生长和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发展,肌肉长度开始改变,相对力量有所提高。

    2⃣️女孩10~13岁,力量增长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屈肌的力量, 13~15岁力量增长速度明显下降,16~21接近最大力量

    3⃣️ 男孩在10岁前和女孩差异不大,从11岁出现差异,增长速度也开始加快,在11~13岁期间力量增长最快,18~25岁力量增长缓慢,到25岁左右达到最大力量。

    4⃣️儿童从7岁起步频自然增长,13岁后下降。在阻力较小时,动作频率主要取决于协调性。因此,应在协调性最佳发展时期进行增加步频的训练。

    5⃣️6~13岁是协调性发展的敏感期,所以,7~13岁步频也随之自然增长。在此阶段可对儿童少年进行提高步频的训练。

    6⃣️男孩10岁时,耐力素质出现首次大幅度提高;

    13岁时,再次出现较大幅度的提高;

    16岁时,耐力有最本质的提高;

    15岁时,男孩已进入性成熟期,此时耐力增长明显减慢。

    7⃣️女孩9岁时,耐力素质出现首次大幅度的提高;

    12岁时,耐力指标再次提高;

    14岁后,即进入性成熟期,耐力水平逐年下降;

    15~16岁,耐力水平下降最大,16岁后下降速度减慢。

     此外,儿童和青少年阶段是培养终身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应该在3-18岁这个阶段培养在固定的时间运动习惯,另一方面,合理的体能训练不仅不会耽误学习,反而能促进孩子身体血液的循环,增加氧气的摄入量,保持脑部的氧气的充足,提高脑部发育。进而帮助孩子更清晰的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对孩子发展有利无害。

    雷区3:我家孩子不是胖墩儿,不用锻炼

     首先,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瘦并不能和健康划等号。每个孩子的身体体质不一样,减肥和锻炼是两回事,身体瘦弱,更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在锻炼中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也能通过营养搭配,实现饮食升级。进一步帮助孩子更好的吸收营养!

    锻炼过后,食物才会更好地吸收转化进入骨骼、肌肉,真正让孩子变得更加的结实。通过我们的观察发现,瘦小的孩子往往最容易出现体姿体态的问题,呈现出驼背、腿弯等等不良姿态,因此,千万不能觉得孩子不胖就不用锻炼。事实是,不管胖瘦,都需要锻炼。

    雷区4:孩子每天都有体育课,不需要单独锻炼

     学校的体育课虽然很重要,但包含着教学(完成任务)和活动两方面,而且学校普遍存在课时不足(其他课霸占、体育老师生病)、活动量不够(为了安全起见)、体育老师短缺(家长和老师矛盾激化)等问题。

     并且,老师面对一个班的学生,很难做到一对一辅导,甚至有针对性的辅导,能完成的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训练强度。但每个孩子的特点都是不同的,最科学的体育训练,一定是建立在尊重个体差异性特征的基础上。

    比如在青春期前,需要骨质增强型锻炼,并补充足够钙质;青春期阶段需要更多、更强度大的心肺功能锻炼、力量锻炼等等。根据每个孩子的差异性,制定针对性训练!

    雷区5:我家基因好,身材很好,身体也会健康

     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基因确实能够决定很多身体因素(身高受先天因素影响最大75%,后天因素25%),但后天影响不容小觑(体重受后天影响因素最大),况且现在环境问题越发严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威胁。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如何完成生长过程中的“生存法则”。

     再好的基因没有经过后天的环境考验,也会被淘汰掉。就如王安石作品《伤仲永》本文通过对方仲永从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到“泯然众人矣”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的惋惜之情,揭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事实证明,身材会走形,健康也会随着年龄增长打折扣,甚至现在很多疾病呈现出低龄化特点。

    雷区6:从小开始培训专业运动项目,越早越是可以赢在起跑线上

     虽然实验研究表明,专项训练的结果是能更快地适应训练并带来更大幅度地表现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教练员和会员必须从早期就要开始结合专项训练。

     在这种狭隘地看待儿童运动参与的视角中,训练的唯一目的就是迅速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不考虑可能会对青少年未来产生的影响。

     在快速获益的尝试中,教练让孩子们进行高度专项化和高强度训练,而不是花时间让孩子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这就像在拙劣的地基上建造高楼,如此明显的施工问题,显然会导致建筑物的坍塌。同样,在孩子们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之前,一味地将运动员的发展局限在一种运动项目上,是非常可怕又限制孩子未来的发展。

    一味发展一种运动项目,会对孩子造成以下结果:

    1⃣️造成单侧肌肉群和器官功能的发育受限

    2⃣️造成身长发育和体内生化平衡的紊乱。而这些方面是一个健康的个体动作效率、运动表现和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

    3⃣️长此以往,会造成过度使用、过度训练,甚至造成运动损伤。事实上,教练不应该错误地认为青少年年轻的身体可以承受任何形式的压力并且最终会“反弹”提升。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

    4⃣️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这种训练方式和过多地参加比赛会对青少年产生较高水平的压力。

    5⃣️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会干扰儿童社会关系的发展。例如,孩子们可能无法结交到训练之外的朋友。

    6⃣️影响孩子的参与动机。因为训练项目太过紧张、枯燥而缺乏乐趣,极易导致 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之前就放弃该项运动。进而,具有天赋的青少年也许永远都不会发现自己的才华。

    在孩子10岁之前应全面发展孩子的运动机能,多参加不同的运动项目,让孩子的发育得到全面的锻炼,而不是有的孩子长大以后不会跳绳,不会跑步之类的。运动不是一天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让学习和运动相互结合,真正的做到劳逸结合。

    我是贺计划,一个在健身行业“摸爬滚打”八年的小白,每天分享儿童健身以及“成长发育”的那些事,希望了解更多实用小技巧,关注我每天学习一点,

    毕竟

     成长不易,且行且珍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锻炼身体存在的那些“雷”,你都扫除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gi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