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年读一本书·第19本《我们仨》

2018年读一本书·第19本《我们仨》

作者: 四夕清荷 | 来源:发表于2018-06-13 18:18 被阅读21次

《我们仨》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先她而去的女儿钱媛、丈夫钱钟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这个三口之家的动人故事证明:家庭是一生的庇护所。

本书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作者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整本书的开始是一个“梦”,一个“长达万年的梦”,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与她的家人在一条古栈道上的离离合合、聚聚散散。

全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杨绛老年时的一个梦境,以"钟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全文序幕。

第二部分,杨绛用梦境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这一"万里长梦",讲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阶段相依为命的深刻情感,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先后离去的过程。

第三部分杨绛采用回忆录的写法,从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下笔,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2018年读一本书·第19本《我们仨》

细腻的文笔平缓地诉说着心事,委婉温暖。《我们俩老了》是晚年时对钱钟书,钱瑗的回忆;《我们仨失散了》,是在亲人们相继离去的那些年,作者自己支撑着家,照顾着这个家。《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作者用自己的笔诉说着亲情的姿态。

杨绛先生用她的朴实的文字,娓娓道来讲述了“我们仨”,一生,也因为有“我们仨”,感觉并不孤独,生活很有意义。逝者不可追,往者不可留。留在杨绛先生心里的,是“我们仨”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这样的回忆,有些痛楚,有些温暖,有些感动,有些回味。再平凡不过的一个小家,因为有“我们仨”,很快乐,很温馨。

只有家,才是最好的港湾。

​--------------------------------------------------------------------------

愿在长路漫漫的人生中,读书成为你对抗岁月流逝的最好方式。

愿每一本书都是一道烛光,即便微小如豆,也能在漆黑的夜里,给你力所能及的光亮

唯有读书,既让你及时审视内心,又让你抬头看到诗与远方。

配图源于网络,感谢原图!

相关文章

  • 我们仨---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

    《我们仨》是观望好久一直不想翻开的一本书,直到近期把它读完。并不是不想读,而是心存敬畏不敢去读,痛彻心扉不忍去读。...

  • 读《我们仨》有感

    本来计划《我们仨》读五六天才能读完,不是它很厚,而是好久没正规的读书,怕自己偷懒耍滑不能快速的读进去,刚开始读的第...

  • 《我们仨》的有趣事

    《我们仨》的有趣事 ——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至少有夫妻...

  • 迷路了还能回来吗?

    文/席广瑛 今天百无聊赖就从书架上随便拿了一本书读,突然看到了去年读杨绛先生《我们仨》时写下的感言,一种破碎的玻璃...

  • 如何做到快速阅读?——高倍速读书法~

    各位亲爱的书友,今天是和学勇每天读一本书的第461天,第461本。今天这本书是《高倍速阅读法》。当我每天读一本书并...

  • 写给《我们仨》

    开始拿到书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的时候,是我挺伤心的时候,对亲情,对家,理解又不理解的时候。薄薄的一本书,断...

  • 爸爸,一个沉重的称呼

    读杨绛的《我们仨》,总是在平静中惹人哭泣,“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满怀过去63年...

  • 读一本书 | 《我们仨》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这是由杨绛...

  • 待人若阅读,切莫如绳索

    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坐冷板凳的书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这段话出自杨绛的《我们仨》。整...

  • 再读《我们仨》

    第一次读《我们仨》是在kindle上。 第二次读《我们仨》是在摊开在膝上的纸书上。 那天跟瑞同学去书店买了老师推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年读一本书·第19本《我们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hs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