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作为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设计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在此前已经介绍了「控制」原则、「凝聚」原则和「预见」原则。按照递进关系,今天介绍「动态」原则。
二
什么是「动态」原则?
所谓「动态」原则,是指公司,尤其是初创公司在成立之初,不是把股权全部固定,而是设计一个动态的股权分配机制,在公司经营过程中,按照动态机制计算调整,直到公司的价值基本固定的时候,才形成相对确定的股权结构和比例。
三
「动态」原则为什么重要?
公司,尤其是初创公司,对外是所面临的是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创业艰难,甚至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对内,团队成员往往是凭着一腔热血和激情而创业。面临的基本上都是资源不足的困境。
然而,一般的公司,都会在初创期,就把股权全部固定下来,预留有股份的很少。
成立之初,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能为公司作出多大的贡献?这些在成立之初都难以确定下来。
而这时候,如果已经把股权全部或大部做了固定,可以调整的空间太小,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如果当初的那个发起人能力不够,又不愿意降低自己的持股比例,怎么办?
如果在早期,比如产品开发阶段起到了核心作用的人,等公司重心已经转移到产品销售和管理阶段了,才发现他的能力不够,又该怎么办?
又或者,公司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需要引进其他的团队或技术牛人,或者需要引进新的投资人,这些都要给股份,但是股份都已固定,有人不愿意转让或稀释股权,又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就会真切地体会到,一开始就对股权做了「静态」的分割的弊端,也就说明了对股权进行「动态」分割的重要性。
因此,在面对这些不确定性的时候,就必须事先设定好动态的股权调整机制,动态的调整机制主要指的是有进有退。
这里所说的动态,主要是要保留。要有动态的进入机制,还要有动态的退出机制。
当一些股东在股权架构设计的时候原本已经得到了一定的份额,但后来不能满足公司要求,或者他没有为公司做出贡献甚至还可能损害了公司的利益。那么这个时候一定要有一个预先设定的机制,可以让这些人安稳的退出,而不影响公司的经营。
当然,有出就可以有进。对于那些原本不是股东,或者是没有股权的人或者机构,只要公司发展需要,能够给公司带来竞争力的资源,包括各种技术和管理团队、人才,或者是投资人,都可以按照「动态」原则,吸纳为股东,以助推公司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