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年前一同自小学毕业的孩子们都在拼中考的时候,小帆已经在国际交流学院高中部读了一年多;
后年她锁定的是牛津剑桥,她妈已经在给她联系监护人了.
因为那时候她还不足18岁。
大家都在唏嘘、羡慕,都是孩子怎么差距这么大!
小帆妈很淡定:
孩子们各有各的造化。他们会在自己的空间里做得很好。
话虽这么说,牛津剑桥和蓝翔技校,那命运的差异,一定是难以言说的吧。
小帆这孩子,和身边的孩子们,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孩子们都差不多,不同的是孩子们的妈妈。
小帆的妈妈是理科女,厦大毕业进银行上班。
小帆出生后,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有时间也都乐意过来帮着带,然而小帆的妈妈,却决然要辞职专门带娃。
这让她父母很伤心。
这么个优秀的女儿,刚入职场就自甘堕落去当家庭主妇了!
况且,理工男女婿挣钱不是很多,就这么辞职做家庭妇女,后面会有怎样的变数?谁也说不准。
然而小帆妈是铁了心在家带娃,别人也只能一声叹息作罢。
其实小帆爸工作的地方比较远,只有周末才回来; 还经常出国出差,一去十天半月是常事,有时候是一月甚至一季度。
就这样,小帆妈按自己的科学规划,从婴儿时期就在小帆身上倾注了自己的理念和梦想。
音乐启蒙、语言启蒙、感统训练......
三年级一起进乐团的时候,小帆学起单簧管新曲目来明显比我们家和另外几个娃快;
乐团老师这么一说,小帆妈说她女儿已经在艺校学了两年多乐理了。
也学过钢琴,练过国标。
小帆属于矮墩墩类型的女生,她妈为了她能够长高,上的是一对一国标。一个小时的课五百多!那时候的我听得像个天文数字。
三年级之前,小帆学了这么多音乐方面的知识。
她的功课自然也是很好的。
四年级,她妈带着她,去英国私校插班一年。为了学一口流利的英语,切身体会国外的生活,并打下坚实的外文基础。
五年级回到班级,孩子拿着大部头的英语原著,已经读得很溜了,其它科目也没有落下。
因为出国期间利用周末她妈请了私教给她上课。
六年级小学毕业,小帆是这所名小学三个校区唯一一个,被四大名校加上华附全部录取了的娃。
她上了最好中学的尖端班,数学却怎么也进不了最优生行列;
于是她转而在一年级就裸考了国际交流学院,顺利入学。
她离牛剑的门槛,近在咫尺了。
小帆学习的优异,离不开她妈妈的牵引和支撑。
从婴孩起,就科学开发了孩子的潜能。
看过一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
卡尔的父亲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
把一出生就在各方面比平常孩子还逊色不少的体弱的孩子,锻炼、养育成了强健、卓越的学者。
小帆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的优秀妈妈。
一般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随波追流且肤浅的,甚至是霸道或者南辕北辙的。
或者就是粗暴地把自己尚未实现的所谓理想,强加给孩子。
还有那么一部分家庭,为生计所迫或世代相传,是完全忽略孩子的教育,有养无教的。
像小帆的妈妈那样,有着科学的规划,长远的眼光,和孩子关系融洽,却不横加干涉孩子选择的家长,属于凤毛麟角。
不奇怪,她的孩子成为了阳光优秀的那一类,并将进入顶尖学府。
孩子是一颗小苗,父母才是他们最妥贴的园丁。
你忽略灌溉施肥,他就自生自灭,或混迹于野草;
你过分溺爱不舍得他吃苦,不培养他学习生活的能力,他就成了温室里的植物,经不起风雨。
所以,人之父母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无非就是衣食之外,在思想和意志方面的引领和锤炼。
与其抱怨孩子哪哪的尽是不如人意,不如返身自检。
因为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孩子的不足,很大程度上,也是父母的缺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