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求职面试职场创业求职在路上
【求职纪实】回头看周晶晶的2019秋招,都经历了什么?

【求职纪实】回头看周晶晶的2019秋招,都经历了什么?

作者: 周晶晶本晶 | 来源:发表于2020-04-18 00:46 被阅读0次

写在前面

过来人总告诉我们:人生是无数意外和运气构成的必然,但年轻的我们若是觉得理所当然,那么命运送给我们的好运就会以同样的方式收回去,so,凡事多总结之2020秋招求职纪实篇(终篇)就来了。

本文主要内容:

(一)我的求职历程回顾

(二)为什么我老是怵群面?

(三)高人指点,群面顿悟起飞

(四)个人复盘总结

----

简单自我介绍:女娃,本硕都在西南某211学心理学,本意走心理咨询,却在数年实践后发现自己更喜欢人力方向(但学心理学的初心并未改变),有过一段台湾交换经历和几段HR相关的实习经验,爱好篮球16年,当过校队队长也夺过冠,因而从此迈上人力求职路。

----

01

我的求职历程回顾

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前半截,我都不是一个认真的求职者。

我有实习的意识,但我并没有更长期的目标(或者说是更明确的目标,迷茫才是常态),以至于我都是抱着体验生活的心态去实习:能挨近家就一定不在外地实习,能靠推荐就不面试,所以一直到去年的这个时候,我都没有太多正式的面试/求职经验,用求职小白来形容我完全恰当。

因此,我的正式求职是从2019暑期实习开始到2020秋招,也是我正式决定进入人力资源领域(I/O)。

回顾我决定认真的对待求职开始,总共有三个比较重要的阶段:

Phase1:2019.4-6 勉强找到暑期实习

因为异地交换,能参加的实习program有限。2019年的4月开始到5月底,我都处于投了无数简历(实习僧、邮箱、企业官网)但不方便面试or面试被水的0offer状态中。

但也因为异地交换,通过任课老师,了解到一家行业小众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因此搭上了实习的末班车。

Phase2:2019.7-9 秋招上半场群面必挂

某大厂A网络群面遇到70%的海外硕士队员,被按在地上摩擦

准备好一般的套路群面,却遇到某电脑打辩论(我平常连奇葩说都不看,感谢某电脑让我开始看奇葩说)

某机场人力抛完橄榄枝后杳无音讯

某保险给完offer后说先来实习两月

某地方国企顺利通关

Phase3:2020.10-11秋招下半场茅塞顿开

在高人的指点下开始顿悟。

某企业软件虽止步于二面,但一面相谈甚欢

某税务咨询群面通过,但时间冲突放弃个面

出乎意料的在某大厂B一条路走到头

某食品给offer说想让你来做佩奇饲养员

简单一张图概括一下我的秋招战况:

need-to-insert-img

(“-”—无该类面试)

当初投出去的简历不止于此,但回顾起来我参与的正式面试只有10次,通过上图可以发现:群面是秋招前期卡住我的该死的门槛

02

为什么我老是怵群面?

经过此次秋招,我发现应届生群面基本可以分为两类:

普通选手(80%):7分靠准备,2分靠天分,1分靠运气

天赋选手(20%):5分靠准备,4分靠天赋,1分靠运气

而大多数的求职者对群面其实都是普通选手,但不论如何,充足的准备都能起推动作用

而在我的秋招前半场,出现了两大bug:1)准备、经验不足;2)开局两次高端群面局失利带来心态上的降维打击

1、经验和准备不足

正如我在群面篇中总结的那些基本知识,当时的我只掌握了60%,运用知识能力只有30%,再加上现实操作中还有20%的不确定性(群面小组的构成和氛围)。所以当实战群面的时候,通过率自然不高(0%)。

2、开局两次高端群面局失利带来心态上的降维打击

1)某大厂A的网络高端局

2019年9月初,我遇到了第一场群面,还是网络的形式。网面的软件是Zoom,当场10个成员7个硕士,其中3个还是海外香港硕,外加1个澳本,对于群面小白的我来说绝对是名场面。

题目是根据产品的运营设计资金分配方案。破题方法是从产品运营的流程中分阶段进行资金规划。因为题目不难,整个讨论过程成为了大佬们和谐的暗自较量。从开始到结束,一直都有3位成员疯狂输出:从解决问题的框架到具体的细节idea,到最后大佬非常优秀的总结能力,全程我尝试了几次进入讨论失败+网络延迟+多人发言语音重叠,后期基本就在感叹大佬的牛逼了。

2)某电脑的辩论局

做了常规群面准备,却打了一场辩论。

时间在2019年9月底,群面成员仍然是和善合作者,1/4的成员来自西南片区最好的两所高校,队友中还有一位是辩论队长。

题目是大数据精准推送到底好不好?(我方管观点:不好),破题方法是站在个人和企业的角度论述精准推送的优缺点,而辩论的打法是在辩论过程中坚守自己立场&说服对方

此次群面中虽然我积极的参与了讨论,但也失误连连:没有立刻找到破题点,没有主动争取前位发言(最后发言)的机会和总结队员发言内容,不清楚应该如何立论和驳斥对方观点,因而此次个人向积极的群面除了可以总结经验,仍然没有取得好结果。

03

高人指点,群面顿悟起飞

经历了前面的群面失利,我知道虽然我的个人能力和个面能力都不错,但如果我再被群面卡,那我的秋招基本就over了

因此急切想要改变的动机校招杨超越(高人好友)的指点,让我快速成长——通过更加客观、完整的梳理了自己的过往,一方面理清了自己职业选择的故事与逻辑(认识自己&认识事实);另一方面,明白了自己在真实群面中的表现优缺点,更在高人的帮助下,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群面风格

不仅不怕群面了(60%通过率),个面更是应对自如(80%通过率)。

1)与某企业软件HR相谈甚欢

一面:

10月上旬的第一个面,我和HR愉快的聊了一个多小时,最大的感受是:准备好了故事的我有一肚子的话可以和HR聊;其次最有帮助的是:通过一面的HR,我了解到了更加真实的岗位要求与需求,HR还很nice的给了我很多建议,这对我后来完善个面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特别是对职业规划。

涉及的常规问题:

 你压力最大的事情?

                  你最成功的事情?

               你如何看待我们招聘的测评系统,有哪些可以改善?(我从测评的伪装性现象上进行说明)

                 你最近读了什么书?

                 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但在一面当中我也出了一个很大的bug:说了一本岗位相关度不高,而自己只读了“摘要”的书,却没想到HR比我还要了解,几个问题就把我问到了。

因此,个人应变能力若是一般,个面建议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去谈你不是很有把握的内容,而应该提前准备好,如果聊爆了,也要虚心请教,切勿气急败坏地掩饰自己的失误。

二面:

一般来说,你是能从面试官的行为和语言中感受到面试官对你的态度的。因此二面一开始我就感受到了面试官对我的不感兴趣,最终30min就草草结束了面试。

2)某互联网税务咨询顺利过群面——一场由预谋的自我锻炼

我决定不再做被动参与者,而是做有价值贡献的推进者。

共有10名队友,8个都和我同校,题目是规划某公司的产品替换方案(方案设计类),破题方法之一还是从方案的运营和子方案的重要性排序上思考。

此次群面最大的变化就是心态和方法。

心态上,一心只想积极的参与和表现真实的自己,不再顾虑“表现不好怎么办?”,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我在讨论中要如何帮助小组找到合理解决方案”。因此当我全身心投入到群面的时候,我很少受到个人负面情绪带来的负面作用(仿佛产生了心理学中的“心流体验”)。

方法上,校招杨超越从我的个性出发,帮我分析了前期群面的不足和我可以采用的群面模式,二是加强了自己对群面题目的破题练习,建立了个人的解题框架。

因此不仅通过了群面,我更找到了自己的面试风格,明确知道我对群面的恐惧基本解决了。

3)某大厂B一条龙offer

一面(群面):

有了高手的指点和前面群面的成功经验,我越发get到群面该如何表现。虽然队友还是高手云集(12位成员都是985/211),我非常清晰自己的场上应该如何主动参与讨论和提供有效的建议,而且得益于小组和谐的讨论氛围,让我能有机会推进小组讨论的进程,因此大厂B的群面也在忐忑中顺利通过。

二面(部门HR):

二面常规会布置一个群面复盘的作业,而我们小组却“意外地”没有收到通知(HR设置的小考验),但我因为朋友的建议和自己“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担心仍然认真准备了作业,所以HR面的时候即便我的作业不是面试官想要的理想答案,但还是留下了一个好印象。此外,HR还询问了一些个人基本信息。

(注:还有一种非常规的考验,是当应聘者可能认识时,让同时面试的应聘者的评价彼此的优缺点,遇到这种情况,注意应该相对客观,但不要指出对方较为致命的缺点

三面(事业部HR):

顺利得如同某企业软件的一面:首先,HR针对我的简历内容和个人成长经历提问,而且HR对我的回答都很感兴趣,会追问一些我表达不好的内容和细节;其次在交流过程中,我也会主动展示自己的人力作品,引发HR的认可;最后,在整个面试过程中,我能感受到自己与整个事业部文化氛围有一定的契合度。

通过此次面试,我实践证实了一个招聘真理:面试官要的不是最优秀的候选人,而是最适合组织发展的候选人。

04

个人复盘总结

(1)前期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原因:网络群面体验感不太好(网络延迟,语音重叠如同抢话,互动感不好。。。),稍不注意要么小组吵架全组挂,要么个人难介入小组讨论,因此一定要提前确认自己的网络、语音通话、面试环境和设置讨论的规则。

准备不足:为数不多的面试知识停留于理论,在运用的时候没有融汇贯通,并且在群面中没有形成解题框架和个人行为模式。

群面小组的运气成分:通常在较为强势的群面小组,我比较容易成为队员,而不太能展现自己的领导能力,但若是遇到比较和善的小组,反而能主动带领小组讨论。

动机不足:当时觉得秋招时间还多,单纯害怕群面没过的心理>切实需要改变自己的愿望。

个人总结的效果<多人共同复盘效果

(2)成功的要点?

及时回顾找出每一场面试自己通过or被拒的原因:因为我的机械记忆力不是很好,所以每次面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都会录音,结束后分析自己打动面试官的点和自己表现不佳的Bug,并继续与秋招杨超越(高人)一起完善和改进答案。每一次面试都是学习成长的机会(通过与面试官聊天,能了解到他们在招聘中看重应届生的哪些特征,并获得他们对你职业发展的建议)。

不管是群面还是个面,都学会了要主动展示自己:面试筛选这种方法一定存在系统性误差,就是善于表达自己的人存在着天然优势,因此不管是怎么内向的人,都该在面试的时候学会表现自己,不要浪费自己的机会成本。

清晰的自我的认识:通过梳理自己的履历,更加清晰的明确了自己为什么要做HR,自身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

对待面试认真的态度:eg:大厂B的二面,面试官有意不布置作业给我们小组,但我还是花了半个晚上准备ppt。

知错就改,虚心求教:应届生身上发生实践-理论脱离是很常见的,但一定不要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缺点,特别是当面试官好意指出你的不足时,虚心求教不仅有利于自己的成长,还是任何一位长辈都想看到的态度。

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应聘公司(部门):宏观上需要大致了解应聘公司的核心产业,企业文化;时间充足,可以了解应聘部门、岗位的工作内容、在公司中扮演的角色等。

(3)打动面试官的点?

学历和专业:对于做人力,企业对应用心理学的开放度要远大于过去,甚至可以说开始产生了一定的偏好,其次我的I/O心理学交换经历也是在为我的能力背书。

实习经验:我相关实习经历不少,但深圳行业内的某小众企业咨询公司的实习经验,算我最高质量的一份实习经历。

对目标的执着:超过15年的篮球坚持、始终如一的选择心理学、坚定的选择HR为目标岗位,都是我个人特质的佐证。

领导力和团队利益为重:篮球队长的经历、学生会经历都反映了我的特质、价值取向——群体利益取向,与部门的匹配度很高。

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面试中,通过讲述待自己经历、实习事件的,提出个人的看法和见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写在最后

要说这一波求职经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回过头来想想,其实是——锻炼了认识自我和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看似虚无缥缈,但却也是最实在的能力。求职中失利太正常了,但唯有调整心态和积极寻求改变,才能抓住运气和机会。

--------------

周晶晶本晶:一个在心理学路上走马观花,正走向人力资源征程的白羊

                     “I only live once, I try anything once.”

                     欢迎关注周晶晶本晶

                     毫无更新规律的人生反思

个人公众号:我的stayalive

今日头条号/知乎:周晶晶本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求职纪实】回头看周晶晶的2019秋招,都经历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wp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