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是匮乏的,除了小孩子之间的玩闹之外,最喜欢的就是赶会和看戏了。
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挤在人山人海的人群之中,眼前除了屁股就是地上摆着的各式各样的东西。大人看的东西,无外乎什么簸箩、竹筐,再就是镰刀、锄头,不是家里不急用的东西,大人一般也是不买的。
遇到必须要买的,大人也会站在那里和人家挑毛病,说这个有毛病,那个有瑕疵,无非是想价格再低点,再低点。直到到了心理价位了,才会把手伸到口袋里拿出个小手绢,小心翼翼地缓缓打开,拈出几张皱皱巴巴的钞票。
大人的世界真搞不懂。明明手绢里还有,嘴上偏说没有了,不差那三分钱。卖东西的便开始露出鄙夷的眼神,嘴里吆喝到“算了算了,乡亲里道的,赔了就赔了,下次赶赶”。
下次赶赶?下次还不是一样!大人世界的套路,别看咱人小,都懂。
姜苏糖,这种叫法估计好多人都不清楚说的是什么。小时候就不能听这个东西的名字,一听到或者一看到嘴里就流口水。
大人是了解咱的,还没走到卖姜苏糖的地方,就打算往回走。一个要往回走,一个硬跩着大人的衣袖,偏要往姜苏糖的方向去。哪怕是不买,哪怕是问问姜苏糖刚刚挤出机器时的味道,也是极满足的。
有时候大人心情好的时候,也会再次拿出小手绢,买上那么几根,扯成短短的一段一段的装起来。一次只能吃一根哦。
一次只吃一根?说起来容易。一根下去,两味道都没尝出来,哪里会够?就算是整兜都吃下去,也不会吃撑的。
下回就不买了!大人总是拿这句话吓人。管他呢,反正下次还不知道啥时候才到呢。就算是慢点吃,下次也不见得就会有,先吃了再说。
看戏和赶会不太一样,大人着迷看戏,一般都会放任咱东跑西跑。反正又不会丢,丢了有大喇叭,大喇叭一吆喝,一般都会找到。当然,找到了少不了一顿揍。揍就走吧,耍痛快了再说。
姜苏糖,酸里胡,登沙糕,大抵都是可望不可即的。有的小伙伴家里有几个破钱,总会买了在咱眼前显摆。不显摆还能玩一会儿,一显摆连玩也玩不下去了。总不能当着人家的面流口水吧。人家吃着咱看着?受不了,真心受不了。
也有人家发善心的时候,会把自己手里的东西扯下来一点,分给几个小伙伴,你吃一点他吃一点。说是吃,其实连尝都算不上,闻闻味倒是做到了。
物资匮乏,穷,还得顾自己和家人的脸面。
好在时光荏苒,一晃已是多年。虽不是富人,也早好过于当初儿时那般。可惜的是,再见到姜苏糖、酸里胡和登沙糕,一点感觉都没有了。
也可能是口味变了,也可能是世道变了,谁知道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