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文,一场闹剧,随着布兰奇的离世结束,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先后离开了这个伤心的地方。
丈夫斯特洛夫回了老家荷兰。
抛弃她的画家(斯特里克兰),辗转来到了南太平洋的一所小岛--塔希提。
不得不说,画家虽是渣男,抛弃了原配,伤害了救命恩人,但作为画家,身体内隐藏着的对艺术执着的追求、桀骜不驯的性格,和强壮的体魄,依然对某些女性充满了诱惑力。
阿塔就是这样一位被诱惑住的女性,一个涉世未深的塔希提岛的原住民民,一位对白人充满崇拜的17岁的小姑娘。她对斯特里克兰一见钟情。
当斯特里克兰用自己一贯不逊的态度,对阿塔说:“我会打你的。”
“打是亲,骂是爱。”阿塔立刻说。
阿塔是一位自重、勤劳、明理的姑娘,会做饭、会采摘椰子,也会理财,攒了不少钱,还买了一块土地,有一间很漂亮的房子。
也许是塔希提岛的静谧、广阔感染了画家,也许是阿塔的无欲无求给了他充分的自由,也许是画家在追“月亮”的路上真得累了,也许是生活中“六便士”的诱惑,画家与阿塔成婚了。
合适的时间地点,遇见了合适的人。
每天阿塔和自己的表兄表弟、堂姐堂妹一起到河里捕鱼、抓螃蟹、摘椰子;画家在家画画、看书,天黑了,就和阿塔坐在阳台上,一边抽烟,一边望天空。
......,后来,他们有了两个孩子......,再后来画家得了麻风病,身边的人都逃离了他,一个孩子也死了,阿塔还在。
村里的人看见阿塔在小溪边洗衣服,就捡起石子扔她;杂货店的人甚至放话说,如果她再用那条小溪的水,就要烧了他们的房子。
阿塔仍然一如既往坚守在他的身旁,看着他日益变形的面部,闻他腥臭的病气味,听着他越来越说不清楚的话,做他瞎了的眼睛,还为他求医治病,买染料画画,直到死。
画家足不出户,在自己的家,画了一整屋子的壁画。
乖巧的阿塔,按照他的意愿,在他死后,烧掉了这幅画。之后,去了马克萨斯群岛,那有她的亲戚。
书中对阿塔的描述并不多,话语也不复杂,每次阿塔出现,不是干家务就是照料画家,阿塔如塔希提的小岛一样安静,也如塔希提的小岛一样坚强。
阿塔对画家的爱是纯粹的,没有索求和欲望的;而画家的前妻和布兰奇,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想占有画家,捆住画家,画家就像她们手里的沙,攥得越紧,流走得越多,离开的心越强。
阿塔是她们的另一面:
阿塔对画家很宽容,接受他的一切,包括不食人间烟火的习性,和傲慢不屑的性格;
阿塔对自己很知足,知足于塔希提岛的原始、画家的清高孤冷,甚至生活为她安排了一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嘴不会说、情不够专”的丈夫,她也知足。
她知足于当下,因为知足,她做到了自在和快乐。
正应了那句老话: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阿塔认识画家时是17岁,画家去世时是20岁,阿塔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很长,生活可能会如意,也定会有挫折,希望阿塔能一直保持好这份净心,做一个知足自乐的人。
无法猜测阿塔未来的生活,未来的变数太多,但很希望阿塔听过这个小故事:
上帝要奖赏一个人土地。
要求他从日出走到日落,走了多远就送多少土地给他,但有一个原则,他必须要回到原点。
这个人信心满满,大踏步地前行,甚至跑了起来,一心想走得更远一些,得到更多的土地。
他一门心思走路,忘了时间,当太阳快落山时,突然发现,因为走得太远,已经回不去了。
他又后悔又疲劳,倒在了地上。
上帝惋惜地说:其实一个人真正需要的土地,不过就是那么一点。
爱得太满,物极必反;要的太多,失去更多;知足自乐,才能圆满。
谢谢阅读,我是格子,本周阅读书目《月亮与六便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