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以前的印象里,一个人生存在这世界上需要一项最基本的技能,最初我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能力。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就是互相服务。服务的中介是钱,或者是别的一些我还不知道的东西,你得把你的技能交出来,才能吸纳别人的技能。
那什么是硬技能?
硬技能就是那种需要花一段时间去掌握的东西。在乡下,我的体会就是村里的那些木匠、砖匠等,他们都有他们特有的技能,这就是硬技能,立竿见影。对学生来说,学得比较好的科目,就可以说是他们的硬技能。硬技能的好处显而易见,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行云流水,轻松付出劳动成果并获得回报。但是硬技能每个人只要花时间用心去学,都可以得到并做得稍微优秀。所以在这个硬技能不缺乏的时代,只掌握一种硬技能很可能会被淘汰。况且,能真正把硬技能学好的人还是少数,如果想靠自己顶尖的硬技能生存(顶尖的技术是经久不衰的),那得花多长时间啊。那么硬技能是不是可以多掌握一些,这样至少不容易被淘汰。但掌握多少因人而异,学习一门技能需要时间精力,如果学习多门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导致没有一门学得好。说的通俗点,理科生学的基本上是硬技能。
那什么是软技能?
软技能是那种需要慢慢积累,而且不一定看得见的东西。就比如说文科的一些思维,当然我就谈谈培养批判性思维。这种思维不是你想花时间练就练得出来的,而且学习得越深入,便会觉得好多东西很矛盾,这是令人最痛苦的时候。当你仔细剖析一连串的事情的时候,你想了很多种情况,然后一遍遍地在脑海里重复、演练。或许你可能花了好长时间还是没想出一个具体的方案或者说是看法,你想了那么多抽象的东西,结果没有积极的反馈,会令人崩溃的。但是,当你习惯用这种思维思考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思考问题会比好多人更加的深入,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而且当你把那些抽象的东西一一化为具体,那便是你成功的地方。
大数据引发的思考:
根据一些大数据的统计。我发现过去几年是硬技能流行的时代,那时通常人们都会学习一门技能,接着就是工作,而且待遇还不错,那个时候称这些工作为“铁饭碗”。而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人工智能什么的也耳熟能详,很多人都在担忧以后人工智能会不会抢了他们的“铁饭碗”。我想这是肯定的,一样事物的兴盛必然会带着另一项事物的衰败,这就是进步。最重要的是,当今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不再是那么稀缺,现今机械化越来越普及,所以硬技能变得不值钱了。不过,我前面也说了,只有顶尖的硬技术是不会被淘汰的,如果你说你搞科研,搞创新,那你是无法被替代的。这时候,如果你还在说着以前流行的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别人肯定会质疑你。那些年不被看好的文科生开始反击了,文科生学的一些技术是机器替代不了的,以后的世界文科生会有比较大的优势。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76639/41ae3765d4947bb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