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
不要把孩子教育都推给学校,家庭教育同样重要,很多家长都忽略了

不要把孩子教育都推给学校,家庭教育同样重要,很多家长都忽略了

作者: 卓训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9-12-26 15:35 被阅读0次

    一次聚会,刘女士和几个姐妹聊起了自己5岁的儿子丁丁:“老师都夸他很有天赋,拉丁舞一学就会,还让他领舞呢。”说完就招呼:“丁丁,来给几个姨跳一段。”

    不过,显然丁丁并不太情愿,但在周围亲戚的热情鼓励下,他简单跳了几下就跑出去了。

    刘女士仍然意犹未尽:“这孩子性格有点儿内向,在幼儿园也不喜欢和别人玩,但老师很喜欢他,说他听话。我经常给老师打电话,让他们多照顾丁丁,你们知道的,我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

    喜欢让孩子展示才艺,希望看到别人点赞,以工作忙为由过多依赖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等,这也许是当下许多家长的“通病”。其实,这里有一种看不见的扭曲。

    “看不见”是因为家长没有把它们当成问题:“扭曲”是因为家长把教育的责任过多推给了他人,重视孩子的显性成绩,轻视对孩子的陪伴与引导。因此,正视幼儿成长中一些看不见的扭曲,就显得非常重要。

    依赖机构,缺乏陪伴

    许多家长认为,要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就要选择好的幼儿园、好的教师,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特长班。作为家长,力所能及地为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环境无可厚非。

    但如果因此就把教育的责任过多地推给教育机构,认为好幼儿园+好教师+好培训就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这种思维方式就显得过于简单了。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幼儿园、社区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

    从幼儿园的角度看,一些地区的师幼比还不合理,一名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孩子,不得不采用一体适用的活动方案,让所有孩子都从事类似活动,因此,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的空间非常有限。

    而校外培训机构更是参差不齐,有些是看准了家长的焦虑与非理性期待,以“多元智力开发”、“早期教育”为幌子。

    实则是不懂教育规律,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营利为目的,最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

    从孩子的立场出发,家长的陪伴、倾听、理解与接纳,恰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任何时候,家长都要认识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责任不可替代。

    重视结果,轻视过程

    每天幼儿离园时,很多家长都习惯性地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老师教什么了?”、“你学到什么了?”

    但令家长郁闷的是,有的孩子一问三不知,有的孩子说在做游戏。难道孩子整天都在幼儿园“玩”,什么也没有学到吗?

    在一些家长眼中,学前教育应体现一定的显性价值:认识了几个字,会数数,会背诵几首唐诗,或者会唱几首儿歌。

    其实,学前教育有其自身的价值取向。学前阶段的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在保障幼儿身心健康的前提下。

    重在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的广泛兴趣,科学开发幼儿的智力,提供幼儿探索、操作、体验、感受的机会和条件。

    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适宜环境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发现新事物,得到新知识,学会新本领。

    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家长仅仅把注意力锁定在孩子“会了什么”、“完成了多少”等结果性评价上,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不甚关注。

    重视物,轻视心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投资更是“水涨船高”。从穿衣打扮到玩具、学习用品等基本是有求必应。

    特别是一些家长平时没时间陪伴孩子,于是希望通过物质条件的满足来弥补父爱或母爱的缺失。

    虽然物质环境与孩子的教育紧密相关,但如果轻视家庭心理环境的营造,有可能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家庭心理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主要包括家庭的氛围,家长的性格、兴趣、情绪、教育观念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等。

    由于家庭心理环境比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具有更为浓烈的感情色彩,因而对家庭成员,特别是对孩子,有更强的影响。

    如果家长经常因为琐事吵架,对孩子随意撒谎,与孩子对话心不在焉、答非所问,或者动辄用命令、责备、训斥等语气控制孩子,都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因此,重视对家庭心理环境的营造,家长就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良好夫妻关系的建立与保持开始,正确处理家庭冲突,确保和谐的家庭关系。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把孩子教育都推给学校,家庭教育同样重要,很多家长都忽略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fl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