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以小时候的境界印证道德经第三章

以小时候的境界印证道德经第三章

作者: vaillance向上飞 | 来源:发表于2018-03-07 21:29 被阅读0次

以小时候的境界印证道德经第三章

不推举贤德。使人民不争斗。不把难得的货物当作珍贵。使人民不行盗事。不见到可以引起欲望的存在。使民心不乱。所以圣人的治化。虚其动念之心(复本来面目)。实其存欲存邪之腹(如何实?善。正。中。德。少欲知足常思善腹则实)。弱其自私。争强好胜。欲夺。之志。强其中正实力之骨。(自然行事依天行。无忧无虑无杂念无烦恼。虽无起念或自然起少应事之念。自然行无私不思议却能利人利己。可使邪不敢侵。自浩然正气蕴含满其中)。常使民无可(起)忆(念)之知。无有分别却相应心之欲(即见人有难即帮。自然而帮。没有欲帮之欲。就是这样行。这样帮。)。使夫。使那些自私的智者。那些好起分别心。欲争强好胜者。不敢为(挑拨离间。争名夺利。)为无为(为而无欲为之心念。为而无为的执著。本为无。故为无为?内无为。外故为无为。?)。则无不治(则没有不能治理的。则没有不被治理到的。则无不治。则没有不治。无治也无不治。没有治理也没有不治理。人人自治。亦无有治所治之心。天下大同。世界一体。)。这个境界是我小时候的境界。如果人人都能那样。看到别人有难就立刻帮忙。没有思议。不自私。虽不知。却说道:被蛇咬了得把血吸出来。而不惧蛇毒。亦无有你我分别之想。无有怕死之心。也无有助他之心。就这样自然把蛇毒吸出来。然后自然走回去。看到镜子里的我嘴唇变为紫色也没有反应。不害怕也不惊奇。或有中蛇毒之知也无惧不在意。往后即无记了。如若人人都能这样。天下必当大同。世界本一体!#(太阳) #(太阳) #(太阳)

其一。深邃。包容。海纳百川。其二。乐爱。积极。自动自发。其三。稳定。泰安。好好生活。其四。立顶。广阔。无垠。宏观其下世界万物众生。透彻。澄清。自在。随心行缘系人。其五。放下。无量无边。成太阳光明照射温暖升华天地各类人心全部所有。

人生。。。。。。

以小时候的境界印证道德经第三章

相关文章

  • 以小时候的境界印证道德经第三章

    以小时候的境界印证道德经第三章 不推举贤德。使人民不争斗。不把难得的货物当作珍贵。使人民不行盗事。不见到可以引起欲...

  • 《浅谈“不见可欲”》

    “不见可欲”及“弱其志”出现在《道德经》第三章,今作进一步探讨 修道入门有高下两层境界 第...

  • 以语文印证生命

    以语文印证生命 张鹏,字鲲鹏,号三乐书生,1982年夏荷日生于豫东偏僻农村,20世纪最后一届中师生,进修至研究生学...

  • 开始练字,坚持打卡3

    道德经 第三章 尝试中……

  • 道德经之无为之治

    道德经里处处体现对立统一,也处处在讲管理之道。 道德经里第三章以尚贤、难得之货等为例,如果心中有好、美、强、优等念...

  • 优士圈微商操盘手 :微商的术和道

    老子《道德经》里有这么一句“以道御术”,我们简单来解释一下其中的含义:以道义来承载智术,道是境界、修养,术是智力、...

  • 十六字令(变格)止争

    安居业, 虚心远智贤, 无为治, 寡欲不争先。 《道德经》第三章,以统治阶级的角度看天下,提出治民强国必须少欲弃智...

  • “致虚极,守静笃”的两点现实思考

    文:佳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道德经》第16章 (译):尽力使(自己)心灵达到虚寂的境界,牢牢...

  • 《道德经》读书心得

    《道德经》序章 一、其人 老子智慧之多,境界之高,堪称“国师”、“老师”。 如此...

  • 2017-12-25

    2017-12-25 公司: 【日精进第39天】2017.12.25 经典名典分享:道德经 老子第三章 第三章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小时候的境界印证道德经第三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is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