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回忆,慢慢走过去,已成为记忆深处的一派清凉;总有一些朋友,常常不相聚,却已是心底深处的一缕阳光。——题记
忆那一山映山红
难得有雨,是那种淅淅沥沥的毛毛细雨,轻舞飞扬之间,一院的花在云烟之中滋润起来。如此细雨之中,女儿甜甜沉睡,难得如此有闲,一如往常,我可以给自己来一杯热气腾腾的绿茶,听上一曲曲古筝轻音乐或是几曲韵味悠扬的黄梅戏,思绪透过阳台的红杜娟,总会让情绪飞扬,任由心所想。
看着正读初中的侄子正在楼下一边做着作业,一会玩会手机,不由想起我们的初中假期。农村的孩子,家家都一样,假期中若有作业,也是三天两头完成,其它时间便是该干什么干什么了。
年长时回顾,不再觉得城里家境优越的孩子多么幸福,反倒是觉得自己的童年尽管生活困难,却是真正幸福无忧的时光,没有作业没有约束,至于家务都不算什么,在边玩边闹中就做了。其他的就是一大堆小伙伴,还有家后边的一群大山,以及大山深处藏着的无尽的欢乐。
忆那一山映山红
若不提起假期摘茶、拿猪食,或是找鸡枞菌子的时光,我们干得最多的就是拾柴火了。早饭过后,同村的小伙伴呼朋唤友,三五成群拾柴火去,年小的我们多数都是用小背篓或是用担挑些干柴火,每一年的假期比比谁家的干柴火多是我们的乐事之一了。想来那时,辛劳的父母只能把爱埋在劳累里,多苦一些让孩子少一份饥寒,
暑假时光,常会有雨,而年少的我们又常不带帽子和蓑衣,一是怕麻烦,二是不屑于带,常想有雨多好,又晾快又好玩,仅是多换一套衣服而已。淋雨会感冒,那时似乎很少有家长那样紧张,而我们在风雨泥土中长大的身体皮实得很呢,一淋雨就感冒?怎么可能?若是路上有雨,拆上几片芭蕉叶,呼朋唤雨哗啦啦随雨往家跑,小背篓上的柴火边跑边掉,管它呢先跑再说了。
反而最喜欢在山上时下雨了,眼看云暗下来,大家习惯性的组织盖树房子了。上山拾柴,柴刀一定会有人带的,此时男孩子刚好用来砍树房子的木叉。小房子一般会选一个靠斜坡处,两边挖上小水沟水便不会流入了,用两个木叉尖的往地下插稳,小丫上架上横木,上边就是顺着斜坡架上一些叶子很密的房顶了。一群伙伴在一起,总会有一两个年长一点,很有“威性”的大伙伴,你拿这你做这都有他安排好了,大家便呼啦啦的忙开的,当然,一般来说,那个大伙伴做的肯定是最多最重的活,以“力”服人,都无话可说了。
忆那一山映山红有时,小房子盖好,雨没来,正好,歇歇气吧;有时,没盖好时,雨便是淅沥哗啦来了,于是动作更快,节奏更紧,笑声叫声更响了。若是雨来,玩的更多,把小房子里的杂木抛去,铺上一层干干松松的松毛,便是上好的地毯了。大家一拥而入,一屁股坐在地下,便开始有新的活动了。
若是遇上玉米、红薯或是其他农产品成熟的季节,随身的小布袋上除了一大袋冷饭拌咸菜外,一路走来,不管路边是谁家的玉米或是红薯,总会有一部分属于我们这群孩子了。柴火一山都是,非常容易的被我们点燃起来,食用物早就准备好了,凡是能吃的,都早已从小兜里掏出来聚成一团了。于是大家往烈烈燃起的火上放上带皮的玉米,下边埋上红薯或洋芋,一边吃起小油纸袋里包着的拌着酸菜或豆腐的冷饭。水四处都有,一边的小山洼处就是日日流着的山泉水,卷起两叶对折的大青叶,就是一个小水瓢,咕咚咚饮下,通彻心肺的清爽。
一边吃着一边打闹着,早已忘了当日话题,回首处就只听见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闻到玉米、红薯的甜香暗卷,品到酱菜拌冷饭的入口香辣,耳边是松涛阵阵中的雨打落叶轻响,晒得黝黑通红的小脸上掠过的习习凉风中,裹着各种野花的盈盈香气漫延而来。而身边的不远处,就有成片成团的杜鹃花繁花似锦,
时常在有意无意之间,会想起那些相处时光,心里甚是明白,如果我们再相聚,那般的阳光灿烂的心境也是再也回不去了
忆那一山映山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