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长梧子曰:“是黄帝之所听荧(yíng)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rǔ)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xiāo)炙。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奚?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wěn)合,置其滑(gǔ)湣(hūn),以隶相尊?众人役役,圣人愚菴(cún),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予恶乎知说(yuè) 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huàn),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qí) 生乎?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译文
长梧子说:“这番话连黄帝都会感到困惑,孔子又怎能明白呢!你也未免操之过急,才看到鸡蛋就想要有报晓的公鸡,才看到弹弓就想要有烤熟的鸟肉。现在我为你姑且说一说,你也姑且听一听,如何?圣人能够依傍日月,怀抱宇宙,与万物密切相合,排除是非纷乱,化解尊卑差异。众人劳劳碌碌,圣人昏昏沉沉,糅合古今无数变化而成为精纯的一体;万物皆是如此,都可以聚集在此。我怎么知道贪生不是迷惑呢? 我怎么知道怕死不是像幼年流落在外而不知返乡那样呢? 丽姬是艾地边疆官的女儿。晋国刚迎娶她的时候,她哭得眼泪沾湿衣襟;等她进了王宫,与晋王同睡在舒适的大床上,同吃着美味的大餐,这才后悔当初不该哭泣。我怎么知道死去的人不后悔自己当初努力求生呢? 一个人,晚上梦见饮酒作乐,早上起来却悲伤哭泣;晚上梦见悲伤哭泣,早上起来却打猎作乐。人在梦中,不知道自己在做梦。在梦中还要问梦的吉凶如何,醒来后才知道是在做梦。要有大清醒,然后才知道这是一场大梦。但是愚人自以为清醒,好像自己什么都知道。整天君啊,臣啊,真是浅陋极了!孔子与你,都是在做梦;我说你在做梦,这也是在做梦。这些荒诞怪异的话,就称为‘吊诡’。如果在万世之后才遇到一位大圣人能明白这个道理,也就好像眼前立刻就会遇到一样啊!”
解读
这段文字表达了庄子对于人生、死亡和梦境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于人生境界的超然洞察和对于世间万象的超越理解。
首先,庄子通过长梧子的话语,表达了对于人生和世间事物的深刻怀疑和质疑。长梧子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真正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因此对于黄帝所听到的一切,他都持怀疑态度。他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人们对于生死、梦境的迷惑和无知,以及对于世间万象的误解和局限。他认为人们对于生死、梦境的认知都是有限的,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奥秘,因此对于生死、梦境的本质,人们都存在着深刻的迷惑和无知。
其次,庄子通过丽之姬的故事,表达了对于生死的超然态度。丽之姬在得到王的宠爱之后,反而后悔当初的泣泪,这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死的态度常常是矛盾和迷惑的。庄子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于生死的超然态度,认为生死并非是绝对的善恶,而是人们认知的局限和误解所致。
最后,庄子通过梦境的比喻,表达了对于人生的超然理解。庄子认为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就如同梦境一般,是有限和局限的。他认为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都是有限的,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奥秘,因此对于现实世界的本质,人们都存在着深刻的迷惑和无知。庄子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于人生的超然态度,认为人们对于人生的认知都是有限和局限的,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奥秘。
总的来说,庄子这段文字通过对于生死、梦境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于人生境界的超然洞察和对于世间万象的超越思考。以上文字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