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 孩子才肯学》开篇仍然在强调认同孩子的感受。当我花10分钟扫读一遍时,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带给读者哪些新的观点和方法呢?
很感谢@莲的建议,让我周四就阅读了这本书,受到了许多启发。
今晚有别的课程,所以,我花了1小时45分钟读完了这本书,希望在下午6点前写完文章。看来,我还有75分钟。
在关于孩子学习上——
作为家长,您的困惑是什么呢?
孩子作业拖拉;
孩子起床拖拉;
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老师经常约谈家长,让你觉得没面子;
孩子成绩下降,对学习失去信心;
孩子花太多时间在手机游戏上,完全不听家长怎么说;
和孩子一说成绩,他们就烦或不高兴;
还有呢?
作为老师,您的困惑又是什么呢?
总有学生不听话,在课堂上讲话吵闹;
有的学生长期不交家庭作业,说了也不听;
学生下课打架,累教不改;
学生故意跟老师对着干;
学生私下说老师的坏话,给老师取外号;
还有呢?
如果你是家长,遇到这些问题,你通常是怎么做的呢?
如果你是老师,你通常会采取哪些办法呢?
——或许我们曾经用过这些方法:批评、说教、惩罚、袒护、分析讲道理、警告、威胁、命令、指责......
这些方法是否有用呢?是当时有效,还是长期有效?
本书用了大量的案例,证明这些方法都无效。
《如何说 孩子才肯学》并没有直接讨论如何帮助孩子学习,而是以一位小学老师为主人公,在“处理孩子干扰学习的情绪”、“引导孩子合作”、“培养孩子自律”、“家校关系”等诸多方面进行非常有价值的探讨。
俊妈将从六个方面,将书中的相关核心内容和您分享。
1.如何处理孩子干扰学习的情绪
孩子的情绪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当他们情绪良好的时候,他们的表现也好。但,我们关心的是如何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情绪?
——我们要做的是:接纳孩子的情绪。使用描述性语言(上一篇文章中分享过,不重复),理解孩子的感受。
举个例子:
情景:孩子因为粗心,考试得了70分。
大人的回应模式:
(1)别担心,下次你会做好的。——说服孩子
(2)你怎么总是粗心。——批评
(3)你看小明,他这次都超过了18分。——比较
当我们在说这些话时,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我更愿意留白给大家思考)
代替这种忽视孩子感情的方式,你可以这样做:
1、认同孩子的感受
——听起来你很失望。因为粗心而丢分,是让人生气。
2、用语气或语言接纳孩子的感情
——噢,我明白了。
3、给予孩子现实中不能实现的幻想
——要是有一支魔笔,出错时会自动停止,那该多好!
(这个方法,叫“幻想实现”,往往对年龄小一些的孩子更有用。)
4、即便你想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也要接纳孩子的情绪
——你还在为分数生气,我可不希望你这样。但你可以告诉,还有什么使你这么生气,或者你可以把它画出来、写出来。
2.吸引孩子合作的七个技巧
七个技巧包括:描述问题、提示、提供选择、用一个词或手势来表达、描述你的感受、写字条、游戏方式。
这些词语看起来有些生涩吧。我也这么觉得。
还是举个例子来解释一下吧:
比如你家孩子放学回家,到了该写作业的时间仍然在看电视。这个时候怎么用上面的七个技巧呢?我们可以这样说或做:
描述问题:宝贝,6:30了,我注意到你还在看电视,没有写作业。
提示:低着声音说一句:写作业时间到了。
提供选择:如果提示后,孩子没有动,你可以说“是你自己关电视,还是妈妈帮你关?”(言外之意:孩子,当你做不到的时候,妈妈愿意帮你)
用一个词或手势来表达:指一指客厅墙上的钟,孩子就知道该关电视去写作业了。或者说一句“作业”。
描述你的感受:如果孩子仍然没有动,可以说“妈妈真的很担心(或生气及其他感受词),因为妈妈注意到现在是你写作业的时间了。”
写字条:简单,就是不口头提示,用一个便条写上你想说的话,递给孩子。
游戏方式:即为了缓和气氛,转移孩子在电视上的注意力,可以跟孩子玩一个互动游戏,或者说一些幽默的话。
3.和孩子共同解决问题的六个步骤
(看来我高估了自己的效率,现在是17:50,文章要暂停了,晚上回来接着写。我该去做晚饭了,晚上7点有课,我不想迟到。)
以老师为例,六个步骤是:
(1)倾听学生的感受和需求
(2)总结他们的观点
(3)表达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4)邀请全班同学和我一起“头脑风暴”,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5)写下全部的意见和建议,不作任何评价
(6)共同决定保留或提出哪些意见和建议,并商定如何付诸行动
关于以上六个步骤,我认为有必要解释一下。
第一、二步主要是理解学生;
第三步是说出老师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比如老师可以说自己很生气,他/她希望同学们怎样;
第四步的头脑风暴,记得曾经有家长特意问过我是什么意思,简单理解就是,围绕某个主题,全班同学各抒己见,越多越好,但老师和同学对所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不予评判对错;
第五步就是大家在头脑风暴的时候,要邀请一位志愿者帮忙做好记录,把大家发言的内容都记下来;
第六步是对头脑风暴提出的所有意见和建议,共同讨论,选择出大家共同认为可行的方案,并将方案细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
那,如果在家庭呢?可以参考上面的步骤,只是参与成员是住在一起的全体家人,具体就不再重复讲述。
4.如何正确地表扬(即说鼓励的话)
错误的表扬,会让孩子陷入迷茫,或者变得脆弱;正确的表扬,即说鼓励的语言,才会让孩子内心充满力量感。
我们结合具体的情景,来看一看什么样的表扬才是正确的表扬。
孩子:爸爸,看,我在学校画的,怎么样?
爸爸:非常棒!你是个了不起的艺术家。
(此时,孩子的心里在说:并不是这样,我总画不好脸。)
那,如果爸爸这样说:我瞧瞧,黑色的天空,苍白的月亮和亮黄色的星星。(正确的表扬)
(如果这样说,孩子心里的感知是:我知道怎么画夜空。他们很自信,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画得更好。)
那么,正确的表扬有什么关键不同点吗?
错误的表扬往往夸赞的是孩子本人;而正确的表扬是用描述性语言,肯定的往往是孩子做出的行为和努力。
5.避免给孩子贴标签
什么叫贴标签?比如,老师或家长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坏,总是打你弟弟?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怎么这么拖拉。等等。
当我们这么跟孩子说话时,就等于在孩子的心里不断强化这样一个概念“我是一个笨孩子,我是一个坏孩子,我不听话,我拖拉,等等。”所以,孩子就会表现出他们的笨、坏、拖拉等这些不良的表现。
家长,还有老师,有时候会无意识地给某个 孩子用角色标签定位。比如会说某个孩子有哪方面的天赋,哪个孩子没有天赋。大人用这些角色标签锁定孩子,禁锢了孩子们的希望、梦想和发展可能。如果一个人对孩子们有足够的信心,并帮助孩子开发自己的潜力,每个孩子的未来都是有无限可能的。你们觉得呢?
6.关于家校关系
无论你站在家长的角度还是老师的角度,这里只分享几点建议:
1.培养一个孩子,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一起制定计划去帮助孩子进步;而不应该是老师站在权威的角度,总是去评判学生。
2.家长会不是批判会和表扬会,应该是一次平等的沟通交流、信息共享的会议。
3.家校沟通时,不应该从孩子的问题开始谈,先谈孩子的优点;不要列举孩子的不足,可以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结: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情感、兴趣才是“才肯学”的起点。
孩子感觉好才能做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