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前些日子的更文《女人们的友谊》,好多女读者表示严重不认可,纷纷私信我:明明是女人对女人更苛责,明明女人的尖酸刻薄只针对同性,明明那些背后捅刀子的都是平日里和你姐长妹短的好姐妹,明明女人对同性更凶残,哪有你说的什么岁月静好,什么惺惺相惜,情比金坚,真善美好?女人们的江湖,战争是永恒的主题,友谊只是暂时的过渡。女人们的战争,未必硝烟弥漫,但绝对是步步惊心,处处有雷。
其实,很多人都这样认为的,不仅女同胞,男性们也这样来看待女人们。
看着也的确如此。我想,女人们的战争,不外乎有这些因素的影响,基因,生理,历史,社会。
基因。女性天赋抚育后代的使命。从基因上来讲,女人们为了哺育幼崽,需要更多的保障,需要更多的安全感,原始基因中就携带了对资源的渴求和占有。
而这些资源主要掌控在谁手里呢?
从生理来讲,女人比不上骨骼强壮的男性。男性们在狩猎时代,在农耕时代,因着生理的优势,逐渐掌控了更多的物质资源,获得绝对话语权,有了对是非对错的定义权,女人逐渐沦为男人的附庸。
取得掌控权男性,按照自身的需求,从男性视角,来塑造女性,女人成为了第二性,成为被审视的客体。
成为客体的女性,也就是男性话语体系下的女人,范本是这样的:美丽的,柔弱的,温柔的,贤淑的,既乖巧,又听话;要么丰乳肥臀,要么腰肢纤细,肤白貌美大长腿,白,瘦,幼。脑子,没有最好。更容易掌控。
如同经济学产生的根基,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资源不仅有限,而且被牢牢掌握在男人手中。人类社会逐渐从女性社会走向了男权,女人携带着自身对资源渴求的基因,携带着缺乏安全感的原始密码,努力去抢多被男性掌控的资源。
取悦掌控资源的男人,在竞争中获胜,成为女人战争的底层逻辑。
但有那么多同性,和她一样,要从男人手上争夺资源,这些同性,就相互成为竞争者。这个竞争是零和游戏。资源总归是有限的,你分多一点,她可能就会少一些。
首先,需要按照男性世界确定的规则去适应,异化,和塑造自我。但这只是及格线,是进入竞争序列的门槛,是女人们战争的序曲。在这个过程中,当女人把女人当作最大的竞争对手的时候,已经是被异化的女人。
很容易理解。比如,熟悉的宫斗戏最能说明这一点。所有资源都掌握在皇帝手里,后宫佳丽三千,要争夺这唯一的资源,不得不争,不能不争。争宠的第一步,是要按照男性的审美来塑造自我,按照资源掌控者的嗜好来迎合。然后才是相互间的倾轧和算计,《甄嬛传》就是最好的范本和案例。
但如果资源掌握在女性手中呢?那么,情况刚好反转。好比武则天时代,男人们争风吃醋,争相邀宠,完全就是男版的宫斗剧啊。相互也要拼个谁更潇洒有风姿,谁更体格健硕能扛活,当然,最后打怪升级胜出的是张易之和张昌宗两位宝贝。还有,记得你们都喜欢的那个写下“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诗词大神宋之问吗,知道女皇也属于文艺女青年,成天在女皇面前卖弄才情,自荐要当面首。写什么“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明月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这样听起来很暧昧很内涵的句子。只是武女皇嫌弃他口气不够清新,而邀宠未遂。可惜,那时候没有绿箭。
然后,战幕才徐徐拉开。一切对资源有威胁的女人,都是敌人,资源越稀缺,竞争对手越多,战争就会越惨烈。皇后只能有一个。立了也是可以废掉的。所以,后宫女人的战争是最为残酷的。到民间也一样。女人在家庭,在经济社会中如果处于弱势,总是担心有外来者的觊觎,担心有其他同性抢夺资源的威胁。尽管,她们这种担心往往是多余的。长期农耕社会男权社会携带的基因,这种对潜在竞争者的警惕和防卫,打击和迫害是融在血液之中的。女性对女性总是更刻薄,或者更带有攻击性。
不过,时代的变化总是出人意料。洗衣机、洗碗机的出现,让女人从繁冗的家务劳动中得到解放,有了剩余劳动时间。从而,推到了女性解放的多米诺骨牌,将女性从厨房推到职场,从家庭一隅推向社会舞台。当体力劳动不再成为获取资源的唯一优势,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抹平了男女性别差异带来的财富创造差异。越来越多的女性从资源的讨要者逐渐成为资源拥有者。
一场伟大的转折即将,或者正在来临。
一切都不一样了。
女人开始对男人说“不”。她们终于发现,战场上兵戎相见的同性们,彼此才是最可靠的同盟。
女性的柔软,作为上帝赐给这个性别最美好的礼物,将不再只是展现给男性的它物,她将温柔地呈现给世界,无须盔甲,无须利器。
未来已来。是时候结束女人们的战争,握手言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