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璡石原创
从要了娃以后不停的往家买绘本,不停地看绘本,有些绘本很有趣很有名很火,可是读完之后我却不太认同,比如安东尼·布朗的《朱家故事》。
最开始拿到这本书,这本书的封面就吸引了我,太有冲击力了,有木有?
![](https://img.haomeiwen.com/i6499554/e3b529813820c677.jpg)
我很好奇,为什么在封面上是一个并不强壮的妈妈背着另外三个男人呢,这简直让人觉得压力山大,想起了旧社会压在人民群众身上的三座大山!
怀着好奇的心,我翻开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书的名字《朱家的故事》,也隐喻此“朱”就是彼“猪”。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朱家这个普通的小家庭的生活状态。
朱家有爸爸妈妈,还有两个儿子,标准的一家四口,他们家的生活看起来不错,房、车、花园,一应俱全,搁到国内也算是个中产阶层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499554/918a45354e3f825e.jpg)
这样的一个富足的家庭里,朱爸爸和兄弟两个被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快乐幸福地生活着,三个男人心安理得熟视无睹地享受着美好生活,然而一天晚上,任劳任怨、辛勤顾家的朱妈妈突然不见了,并且她还一纸留言“你们是猪”,表明了对朱家父子的不满和失望。
没有了朱妈妈的家,会发生什么事儿呢?会怎么样呢? 现实生活中有些女人离家了 ,男人无所谓,这样的离家出走可就是自讨没趣了。
看看朱妈妈离家出走后他们家三个男人怎么样呢?没有朱妈妈在家里的家全都乱套了,估计做了妈妈的女人,看了之后肯定会会心一笑,然后发出感慨自己家那两大小只也一样,还会特别特别感同身受和解气吧。
解气的同时,当妈妈的你有没有什么想法?有没有什么觉得值得借鉴和反思的地方?
![](https://img.haomeiwen.com/i6499554/bd194f27f336bf92.jpg)
估计有很多女同胞们会有同感,估计会说“我结个婚后悔到家了,家里那位成天做甩手掌柜,到家就往沙发上一瘫,啥事不管,而我成天围着家务和儿子打转,做天天做饭带孩子,完全没有一点时间好好整理自己,像个保姆一样。”这可不好。
蒙台梭利说过,一流的父母做父母,末流的父母做保姆。我们当妈妈的可不能辛苦半天,却成了末流的保姆。
虽然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观念似乎并不只是中国的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妈妈操持家中一切杂事儿家务的现象放之四海而皆有,国外也是。
但妈妈们一定要自强自爱,真的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保姆,想想看,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王后,那么你的老公就是国王,孩子就是王子,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了保姆,你的老公顶多是保姆的丈夫,孩子也是保姆的孩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6499554/54b0cfdd144f5195.jpg)
你爱的没有自我,完全围绕孩子和老公转,你的孩子和老公也未必尊重你,也未必会感恩你的付出。
一个女人,必须学会引导家里的所有人思考,对家庭琐事的分工与分担,让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参与进来,一起为家庭变得更好而努力。
维护家庭需要大家一起维护一起努力。人只有付出了才知道珍惜,家庭也一样。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为家庭付出,大家心往一处使劲儿,家的氛围也越来越会融洽,妈妈自己也不会因为一个人十分劳碌困倦而发怒暴躁,影响整个家庭的气氛。
比起一个什么都干了却不停地发脾气发牢骚的保姆妈妈,孩子们更喜欢态度温和一些,和孩子们一起整理家务,一起维护家庭正常运转的会生活的温柔妈妈。
![](https://img.haomeiwen.com/i6499554/8f2daf69dd08dd89.jpg)
当妈妈是一个会引导、会生活、有爱心的妈妈,她的孩子们也会在和妈妈一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变得更加温和淡定,更加热爱生活。
妈妈除了给孩子带来无微不至的爱和照顾,也要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会爱自己。
那如何才能这样呢?首先妈妈也要学会照顾自己爱惜自己,只有自爱的人才能够更好地去爱别人,才能够理顺生活中的各种关系。
只有妈妈的内心自我理顺了,才会让生活理顺。才不会因为自己圣母型的付出,没得到相应回报时候就觉得抓狂、觉得纠结、自怨自艾、影响心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6499554/eb1a2e4fab15f834.jpg)
大家都知道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男孩子将来必定会脱离原生家庭,构建自己的小家,如果想让孩子将来婚姻生活幸福的话,那么孩子一定要好好在家里分担家务,跟妻子相爱相惜。男孩子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他一定会跟自己身边最直接亲近的男士学习——那就是他爸爸。
如果孩子的爸爸能够爱妻子陪伴妻子,好好跟妻子一起分担家务,孩子也会学着爸爸的样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十分有利于孩子将来的成长。
看《朱家的故事》这个绘本,你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在故事的开头,说到朱家有着很好的花园,很好的孩子,很好的车子,很好的车库,但是说到朱太太的时候,却没有“很好”二字。
![](https://img.haomeiwen.com/i6499554/4a6ad0fa2d2e4d76.png)
这个朱太太明明是那么贤良淑德,把朱先生和他的儿子们照顾得很好,可是却并没有成为很好的朱太太,这是为什么呢?
恐怕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漠视。因为漠视,就看不到你是好还是不好了。全家人对朱太太的付出,早已经习以为常,习以为常到觉得不重要,习以为常到没觉得朱太太有什么好。
朱太太一直是一种勤劳付出的好妈妈啊,整天忙个不停,为什么朱妈妈的工作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呢?大家并没有认为她的工作是重要的呢?
在文章里说到朱先生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工作,儿子的课是很重要的课,可是朱太太做的工作却不是很重要的。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全家人都习以为常了,并没有觉得朱妈妈的工作有多重要。
朱妈妈一直在日复一日地操劳,很累,心力憔悴,劳动又被忽视得不到认可,日子久了,再乐观的人得不到认可也会心里有怨言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6499554/481e54d3175fd33e.jpg)
她日复一日为全家反复操劳付出,没有得到认可,这个辛苦的状况下,他的心情就不会很好就容易生气。比如说,我们平时看一个人很来气的时候,也会觉得他像猪头一样,因为猪有懒惰懒散无可救药的意思。
朱妈妈也觉得朱先生和孩子像是猪头,这样的猪头十分懒惰且脑子里一片浆糊,从来不知道考虑别人的感受,自私自利至极。比如说吃饭后,妈妈忙忙碌碌还没有吃饭,可是没有人看到,也没有人关心妈妈。
朱妈妈忙了一整天之后,蓬头垢面,疲惫不堪,她这么累了,猪爸爸却舒舒服服的躺在沙发上葛优瘫,十分会享受,从来没有想到帮助妈妈一下。这种不知体贴又懒惰的行为,让人看了之后更加觉得他们就是猪头。
![](https://img.haomeiwen.com/i6499554/7a088e70af2916f9.jpg)
可以说《朱家的故事》在整个图书中,很多篇幅都在重点着力地刻画爸爸和儿子们,十分无聊,无所事事,懒惰慵懒的这种感觉,让人觉得他们真是不可救药,跟着朱妈妈的心情,一起感到生气。
是什么导致与猪爸爸他们是这个状态这种形象的呢?个人觉得也不能上来就批评朱爸爸和孩子们没有同理心、不知道心疼猪妈妈。这也要有朱猪妈妈自己一个人都做了,他并没有表达过自己,感觉很不爽。
猪爸爸他们能这样习以为常,司空见惯,还是因为猪妈妈惯的,还是因为猪妈妈是个不懂得爱自己,也不懂得如何正确的爱家人,这样的蠢女人。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还好,最后朱妈妈觉醒了,用离家出走来抗议,最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是朱妈妈如果从开始就培养孩子和老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务参与能力,可能结果会好很多吧——自己不那么累,孩子爱人不那么废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6499554/930f7ad3e89b989e.jpg)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书里朱妈妈这种付出型的选手,她们一边无穷无尽的忙碌付出,一边心有不平抑郁之气,简直是个矛盾体。
一方面把孩子老公惯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方面又心情很差自怨自艾,搞得大家都心苦,自己是心里苦,孩子和爱人是耳朵和心情被絮叨苦。
就像我一个朋友所说,她说她不喜欢《猪家的故事》,原因如下:这本书我一直爱不起来。以前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喜欢这本书,我只能说直觉上就是不喜欢。
思考了很久之后,才发现我不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如果这本书在“妈妈也很快乐”那页,搁笔结束也就完满了,可是作者偏偏在这页之后又多此一举,说朱妈妈她把汽车修理好了,这才真正结尾。
看完这个结尾令人唏嘘,让我们这让的家庭妇女心生悲哀,甚至想对朱妈妈说“你受累!你活该!”
以前老公和儿子不做家务不体恤你的辛苦,你心中愤愤不平抑郁之气,说人家是猪,最后还负气离家出走抗议!可是人家刚有改好的苗头,你又开始了无畏的付出模式,以后人家不体恤你,可别再愤愤不平说人家是猪了,是猪也是你这个女主人养的,是你把他们一点一点变成了猪!
![](https://img.haomeiwen.com/i6499554/c1efb8ca0136b41c.jpg)
绘本本来是看过之后一笑的,但好的绘本会让我们一笑之后深思。看完《朱家的故事》,我们做妈妈的自己要引以为鉴,不要重蹈覆辙。
妈妈们,要做把孩子和丈夫培养成优秀劳模的妈妈,和他们一起维护这个家,而不是单打独斗,被忽视,不被体恤的时候,又生气,还气鼓鼓说别人是猪。
齐帆齐写作课第五期
齐悦梦想社群第三十二篇
![](https://img.haomeiwen.com/i6499554/9a97d7dfa6d6826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