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分班了,这几天学生的随笔,不少同学都写到了别离。内容五花八门,有学生说写随笔的次数要倒计时了,有学生说很遗憾我可能不能看到他的随笔了,有学生说要重新拥有一个陌生的班集体重新适应了……只是,没想到,今日的随笔有一篇《离别》是专门写给我的。
很惊艳,很开心,所有公开课的不快彻底烟消云散。我知道我应该是一个不那么令人讨厌的老师,但是学生笔下、心中的我却让我对脚下的路更加坚定。
学生略写了厚朴、老实的第一印象,重点写了后来的敬意和钦佩。
第一次被人形容为厚朴,我理解为微胖朴素,毕竟不化妆,衣着也以舒适为主;老实理解为善良可亲。总体来说,初次见面,我在这个孩子心理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学生写了我的谦虚、不拖堂、朗诵入情、课堂有深度等优点,表明了他对我的敬意自己对语文深深的喜爱。最后写了自己的愧疚,因为早读任务没有好好背,表明希望分班后我还能做他的语文老师,他很喜欢语文老师。
随笔中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他一直认为我对其有偏爱。因为上课时我总是站在他旁边讲课,迫不得已,他只有好好听课。每当我不站在他旁边讲课时,他总会和同桌说闲话,不知道是我看见了还是偏爱他,总会又重新站在他旁边讲课。
看到这个美丽的误会,想想他对我的喜欢,瞬间觉得有些愧疚。哪里是偏爱,只是他的位置在中间,我站在那里讲课能够确保全班同学都能够听到而已。
但幸好有这个美丽的误会,不然,我都不知道自己无意中的行为能带给一个孩子这么大的影响。
而这些也再次印证了一句话:一切问题都是关系问题。教学的顺利进行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的关系密切度。好的关系会有意想不到生成出现。
想起期中考试考到的《琵琶行》中的“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两句,评卷时我和这班同学探讨为什么是“秋月春风”,不是“春风秋月”(学生很多写成这个导致错误)?有一个声音在五花八门的答案里格外响亮:因为跨年啦!
学生哄堂大笑。
作为老师,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批评笑的同学?生气?不,我肯定了学生的答案!然后请他具体解释,他想得与我不谋而合。“秋月春风”与上一句“今年明年”相呼应,因为秋天过完,感受到的是来年春天的风,那是新的一年,这句话让前后意脉的一致性更强。
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想说什么?师生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学生思维的发散力可能受限,师生关系平和的情况下,可能热闹的课堂之下是每一个孩子身心的舒展,这时候,思维比较活跃。而学生不会承认自己在如此悠闲的情况下的努力,只会认为这一切都是老师的功劳。
那个孩子亦是如此。我深深知道:他的成绩取得,他的课堂状态,是受我影响,却并非由我决定。但在他的文章里,我却是唯一的因素。实在是惶恐不安,深觉教育之路的艰难。
现今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私以为这种全面发展首先得建立在清醒自我认知上的自信,但是我的学生没有,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常常让我心惊:如果有一天他们推开未来的大门,发现并不是繁花似锦的花园,却是如此时求学般的荒芜,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呢?
作为语文人,作为语文教师,深觉重担在肩,我要努力让语文成为学生心中的后花园,永远拥有一个灵魂的栖息地,即使现实幻灭,理想之灯却常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