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吴瑾)
古典诗词讲究章法,注重诗意的分合和意脉的承接,最常见的章法是“起承转合”。
一、“起”定基调
“起”,即起句,是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
明起:起句直接点题。
张祜《集灵台·其二》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这是一首通过描写虢国夫人的骄纵风骚,讽刺唐玄宗的昏庸。首句开门见山,说虢国夫人得到皇帝的恩赐,次句写骑马入宫,无上的荣耀;三句转向对虢国夫人容貌的描写;末句“淡扫娥眉朝至尊”,体现了她在皇帝面前的随意和任性,表现出她的受宠之深。诗的语言含蓄,似褒实贬,讽刺深刻,入木三分。
暗起:就是在起句中,没有出现标题的字眼,而是通过事物的独特的特征,暗含题目的本意。
于谦《咏石灰》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碎骨粉身终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千锤万凿出深山”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不点题却含题意,给人想象空间大。
陪起:就是先借其他事物,来引出本题。
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腊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从而暴露了皇帝对亲信宦官的厚待,以及宦官的可憎面目。首句不言“寒食”,而言“春城飞花”,由眼前之景况引出题目,此为陪起。
反起:即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此诗是作者为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首句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后两句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这是写“喜”,但喜中有悲。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题旨为“喜”,而作者却从静夜无邻,荒居寂寞之景况叙起,而点出外弟之肯来为“可喜”之事。反起的作用在于欲扬先抑,使突出情感作用更大。
兴起:就是由心中所怀所感,引出题目本意。
宋之问《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入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是诗人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前两句主要写追叙久居岭外的情况,后两句抒写接近家乡时矛盾的心情。题目为《渡汉江》,却就旅居岭南之外、年复一年音讯断绝,引出题旨,这就是所谓兴起。
二、“承”起而续
“承”就是承接连贯。通过与上下句的思路保持紧密的连贯,与起句保持延续、深化或互为佐证,起到承上启下,铺垫蓄势,提供依托的作用。
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这首词是刘过为送别在京城结交的好友卢梅坡而作。上片写离别之苦,下片写别后之思。整首词情深意切,婉转动人。从结构来看,“聚散匆匆”一句为全词第二句,相当于 “承”句。“承”首句“聚”意,启下句“散”情,并进一步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两个意象表现对友人的不舍与牵挂,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转”开生面
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避免了诗词的平直,让诗意鲜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了诗歌主旨的揭示。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诗的首句,通过午夜时分“月落”、“乌啼”、“霜满天”三种景象,体现了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第三句转向寒山寺,引出末句“山寺夜钟”,这一诗人在夜泊中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主旨
“合”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写的是早晨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首句通过描写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二句描写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表达出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末句以冰心玉壶自喻,表达出自己为政清廉,如冰清玉洁一般的自豪感。诗中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使全诗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2017-06-25 舞蝶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