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大于爱情,这是我经常看到的一句话,确实这样,爱情只是爱的一部分,世间的一切都需要爱,包括一粒种子也需要爱的鼓励才能更好的发芽开花和结果。
今天妹妹和我们开视频说她在的地方已经沦陷,进不去,出不来。是曾经的我认识的一个朋友经常在学校照顾她,让她感觉到有家的温暖。我就告诉她多和朋友们聊聊天,缓解自己的焦虑,在安慰她也在安慰我自己。
就因为疫情困顿中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如此吧!因为疫情,工作,家庭、都让大家不能够兼顾,似乎都在水深火热之中维系着正常的生活。
都是这样子啊,今天让学生学习一篇罗素写的《我为什么活着》他去渴求爱情,追求知识,但他更多的是去同情一般普通的人,这同情心让他想重新再活过一次,后来我们总结是爱终究是大于爱情,也告诉孩子们裴多菲的一句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有的人为了爱情付出生命,有的人为了自由献出生命,有的人为了追求生命里更高的价值去牺牲,这大概也是作者说的同情心。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现实里,我们应该具有同情心。
同情这经历着的一切,同情所有的不愉快,也是放过自己,悲悯别人。
以前看过一句话,走走停停,停停看看。我们又何尝不是被困在过去的人,走不过,放不开,挂在心里的执念,抑或是心头的不甘,总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跑出来不停的蹂躏那颗早已残缺的心。这世间永远都有两个自己,一个在人前洒脱自在,一个在无人时刻黯然神伤。
无论在人前还是人后,我们至少要活成我们自己,活出我们的魅力。
疫情之下,我们总是已无暇顾及过去,只想往前走,虽然还有留念过去的意味, 但也许躲在回忆里不愿意出来的人才是最可悲的,往前走,携着我们的大爱,在这个无奇不有的世界里,保持最真的自己。
后来上完课后,问孩子们目前最应该追求什么,当然爱情肯定没有任何人去选择,但大多都选择了渴求知识,这是好的现象。小小年纪的她们都需要渴求知识,只是我们更多的是也需要去培养她们的同情心,对这个世界有十分的爱。
聂鲁达在《最后的玫瑰》里写到
“我是个绝望的人,是没有回声的话语。
丧失一切,又拥有一切。
最后的缆绳,我最后的祈望为你咿呀而歌。
在我这贫瘠的土地上,你是最后的玫瑰。”
正如诗人写的这样,所有的东西都丧失的时候,还有自己内心最该坚守的东西。当未来的她们觉得这个世界有些荒凉和贫瘠时,心里依然开着灿烂的玫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