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与某人晤见,遇见,通话,那怕进入视野前或开口前只有一秒,对对方一定有个基本的态度,要说什么,怎么说,也并非张口就来,交流前,这些都经过了大脑的思考。
做事,在动手前大脑也会直接介入,它可能会思考从那入手,难还是易,耗时多长,结果会怎样等。
那怕写篇文章,未写前还不是得思考主题,内容,形式,对篇幅,文采,效果也有自己的判断。
这是思想的本能,是一股反应或经验给出的意识流,一般情况下都在行动之前跳出来并伴随行动始终。
仅仅是听凭思想的本能似乎不够。既然了解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就可以把握住思想,从而更好地发挥它的先导作用。
这也许就是所谓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的意义所在,至少可使行动更清晰、更生动,甚至更有力、更有效。
无论见什么人,若不得不见,可以提前思考并确定见对方的基本心态,关健是确定,确定才能保持心态稳定,心态稳定也会影响对方,从而双方的交流也会更稳定流畅,甚至愉悦。
当然,还可作更多更细致深入的思考,总之有一条,提前思考主要是确立良好的心态,把那些不利于交流的主客观因素尽可能过滤掉。
无任做什么事,若不得不做,同样可以早点思考一下,首先仍然是要确定稳定良好的心态,把自己调理得心平气和,把心态里的懒、怯、急等等统统压下去或过滤掉。
再着重考虑一下事情的本质(内在的规律)和做事的效率问题,从而确定方式方法和具体细节上的应对措施,变自动、被动为自主、主动,充分发挥思想对于行动的先导作用。
为人处世,若能省却许多烦恼、获得更多愉快的体验,何乐而不为,这就需要下点功夫,事前多想。
因见落叶本身无法决定落在何处,随树随风随落,在与地面或草坪的交流中,一派杂乱无章。
地面或草坪因落叶而繁乱,考虑到每天接触的人和事,是否也有地面或草坪的烦恼。“我”是否也是造成繁乱的“罪魁祸首”?
由此而思人之不同,万物之灵,原来是一个有思想的动物,便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
当然,过于思虑也是不可取的,也“别想多了”,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