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就被灌输了这样的思想“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似乎父爱就应该是这样,高大而威严。似乎父亲也应该是这样,无所不能,肩膀有无限大的力量去撑起整个家。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大学以前的自己都深深觉得我的父亲是一位不合格的父亲。
可能或多或少的孩子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的时候,爸爸很忙,都没有时间陪自己。我却不是这样,上初中的时候,爸爸经常就不去工作了,在房间里,窝在靠近床边的沙发里看电视,一看就是一天,外屋的我在焦躁的写着暑期作业,他就在里面看着电视。短短一扇门把父女隔成两个世界,心里也隔成两个世界。幼小的自己心里常常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爸爸不去工作,为什么只有妈妈早出晚归,为什么邻居介绍给爸爸的工作爸爸都不去做,就闲在家里。那种颓靡样实在没有给过我什么鼓励。从大人口中,也学会了“高不成,低不就”这样的词语。下班回来妈妈的唠叨不断,叹气声不断。看着妈妈日渐消瘦的身体,满是心疼,和父亲的距离也愈发的远了。
再大一点的时候,上高中。马上高考了,班级里的孩子都陆陆续续的让家长过来陪读。偏偏我又是一个一点都不坚强的小孩,从未走出过学习这个世界,感觉高考就是人生的审判。眼巴巴的看着别人的家长过来陪孩子,心里充满了渴望。某次电话中,我和母亲说:妈妈,你们能过来陪我吗?母亲缄默不语。一旁的父亲却抛给我几句话,去哪里学习不一样?非得父母过去吗?市里租的那房子,一年要几万块啊!再也忍不住,积怨许久的话一股脑的倒出来“从小到现在,你管过我吗?你知不知道高考对我是最重要的事情,别人家的爸妈都能来陪孩子,你为什么不能?你根本就是无能!”嘟~挂了电话。现在回忆起来,这几句话的杀伤力其实是巨大的,从小到大你没管过我,潜意思就是在指责和控诉,你根本就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别人父母能来,你不能来,潜意思就是你根本就不及其他父母。最后一句结论,你根本就是无能,预示着一个父亲形象在女儿心里的完全轰塌,全票否定,还有对一个男人的否定。隔着电话,我不知道电话那边的父亲反应是怎样的。只知道,一周后,父母搬过来,陪我度过了高考。
青春的日子虽然叛逆直接,但也率真,因为你没有思想去考虑其他层面的东西,总是很直接的把你的感受告诉别人,在我心中你就是这样的,别人猝不及防却也得到了最真实的答案。很多年之后,和母亲聊起这个话题,母亲只说:那次电话之后,你爸没说话了,一个人在里屋待了一下午,我进去的时候,满桌的烟灰。
年纪见长,当自己开始踏出校门,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合适的工作并不好找,等公司通知,一等一星期竟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钱并不好赚,做兼职的时候,33度大太阳底下,发上一天传单,遭受无数白眼,也才不过给你一百块。从那时起,有些感同深受,似乎有点理解当时在家里一待待好久的父亲。
再长大些,在世间行走的时候。在校园里那么骄傲的你,在社会上终还是一文不值。学识,家庭,金钱各个都成了你的牵绊,你不过也是个奋斗的市井小人物,仗着自己上过大学,勉强在一个看上去还不错的环境中做着中级工人。有人说过,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亲戚关系是最难维持的一种,因为父亲的那份爱只有你上了年纪才会懂,而往往那个时候他已不在。
我很庆幸,自己在这个年纪读懂了父亲。其实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男人啊,他真的一点都不高大,没上过大学的他在找工作的时候也会时时碰壁,没有太多知识文化的他只能从事简单低级的工作,他算计着赚的每一分钱,利用率最大,用在刀刃上,让这个家日子更好。他也想像个像样的父亲,给自己女儿全世界最好的东西,可是他做不到啊。更何况,他根本不善言谈,不会表达。对女儿和家庭的愧疚,他都只会藏在心里,你只能从一包又一包的烟中感受到一些蛛丝马迹。你觉得他木讷,可那就是父亲啊。幼时,你觉得他无能,却不知他已经把最好的都给了你。
每个父亲都应该被理解。从男孩儿到老公到父亲,他也需要成长。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混的风生水起,在生活这趟洪流里,每个人都努力生存。
如今,父亲已年迈。回家时,很少听到我再和父亲吵嘴了。取而代之的都是:爸,最近身体咋样?父亲说:没啥事,好着呢!爸还能给你再赚十年的钱。笑了起来。
这表情这句话足够让我内心汹涌说不出一句话。眼前的分明就是一个老男孩,一辈子勤勤恳恳,没经历过所谓的商场之战,也没混迹在圈子里八面玲珑,没追求过现代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只想着女儿出来有个好工作找个比他爸有能耐的男人。
我是个普通人,也有个普通的父亲。不过幸运的是,在父亲健在的时候,我读懂了他对这个家的努力和付出,读懂了他的沉默和不安,终于读懂了父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