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要想持续、长久下去,都是需要经营的。经营的核心法则其实就是爱与需求的供需平衡。
有人提出过一个情感账户的概念:在一对关系中,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彼此之间的关系像是在经营一个银行账户。
当你们的感情状态和个人状态相对较好时,就会给予对方更多的爱和滋养,像是给账户里存款,把给对方的安慰、支持、欣赏、肯定、理解等养分存到账户里。
当你们的感情状态和个人状态相对较差时,你就会向对方索取,索取不得则会发生矛盾和争执,这就又像是在账户里取款,通过批判、指责、误解、冷落、争吵等方式把之前存入的养分给消费掉。
经营,正是让供需实现平衡的方式。
常见的经营方式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自然经营。面对无所谓的人,或者你很信任的关系,你就会本能地去选择自然经营。你跟着自己的感觉随意往前走,你不会去刻意地努力维护关系,也不会花费时间去思考你们的关系状态。
第二种是盲目经营。你根据自己擅长的方式,并不去思考和迎合对方的需求,凭着本能使蛮劲儿。你的付出和对方的需要是不匹配的,所以这种自以为是的盲目付出并不能达成一种关系的平衡。
第三种是理性经营。你不只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去经营,还会通过学习、思考去看到彼此之间的需要,然后采用有效的方式来经营关系。
当你在关系里受挫时,你首先要意识到:此刻,我有一个需要没有被满足。真正勇敢的人,敢于直面关系的本质,从需要的层面去解决关系问题。
如果你在关系里体验到某种负面情绪,那么你的内在一定有一个需要没有被满足。需要得不到处理,负面情绪是不可能消失的。
关系中的情绪和失控行为都是在提醒你:你很在乎这段关系,你很需要这段关系。那么此刻,你最应该好奇的应该是:我内心真正的需要到底是什么?
对自己好奇,愿意看见自己背后的需要,就是真正关注自己的开始。
需要有很多种被满足的方式,你要去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去处理,而不是执着地用某一种方式、执着地从某一个人那里获得。
人内心的需要有五种:
安全感,自由,价值感,意义感,亲密(包括被关注、接纳、重视、尊重、陪伴、支持等)。
其他的需要,都可以归到这五种需求的缺失中。
当你发现自己的需要后,要理性地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处理自己的需要。按照优先级的排列顺序,可以有三种方式:
第一,选择用有效的方式改变对方,让他继续满足你的需要。通过交换、示范的方式,真诚地告诉对方自己的需要是什么,而不是对方应该做的是什么。
第二,换个有能力且有意愿的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没有什么需要是不可以被替代的。如果你感觉某个需要非这个人不可,无法被替代,那是因为你还有更深的需要卡在这里,你需要进一步深入地去识别。
第三,自己爱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
如果你想跟对方拥有一段更和谐的关系,或者对方想要离开你,而你想要挽留,那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去思考他的需要是什么?你可以为他的需要做些什么?他可以在你这里获得什么?
当你对他人的依赖减少到可被自己接受的范围时,或者你可以用合适的方式去表达你的依赖时,你与他人的关系就会很自然地和谐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