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无人不晓的句子出自《论语》开篇第一句。好好读过《论语》全本的却不多见。
多年以前,参加一个学习会,台上的老师说,做为中国人,这一辈子,总得读几本经典吧,《论语》是第一要读的书。有个老先生89岁开始读论语,3年后滚瓜乱熟几近成诵,逢人就说,读了《论语》,觉得天灵盖打开了,这辈子,没白活。
我是没见过这位老先生,但回家后我取出书架上尘封许久的《论语》,翻开读了起来,还发誓要背诵。至此不知翻阅了多少遍,只能说是非常熟练的诵读,离背诵还差个十万八千里。不过对于读了几章就放下的人来说,我倒是有着怎么读《论语》的真切体会。
1.开始读
还是那句话:只要开始,永远不晚。
要感谢自己知道《论语》,遇见《论语》,有了《论语》,且勇敢地翻开了《论语》。
开始读《论语》,这是个行动力的问题。道理很简单,胖子瘦身,旱鸭子学游泳,空有一堆理论知识武装头脑,不做行动派一切都是枉然。不读《论语》的话,“半部论语治天下”, 也只是个名言;知道读书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也好读书,往往读了很多杂书,翻开经典就半途而废。
所以,首要问题,是先拥有一本《论语》 ,纸质版为宜,电子书为辅。开始读起来。
2.怎么读
论语共计二十篇,四百九十八章。钱穆先生说:读论语可分章读,通一章即有一章之用。遇不懂处暂时跳过,俟读了一遍再读第二遍,从前不懂得逐渐可懂。
我的经验就是,开始读,只管不求甚解的读下去,多读几遍乃至十几遍,几十遍,很多地方就可以懂了。前面不懂的,读到后面的也就懂了。
第一时间问题。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欧阳修对自己治学经验的总结:“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古人这"三上”读书法看似不雅,实则是道出了读书的真谛,就是要享受读书,玩转时间碎片读书。
其次跳着读。有时候可以不按顺序的读。想读哪章就读哪章。重要的是,尽快读完全本。
第三要不间断。只要开始就不要半途而废。《诗经》里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道德经》里提到"慎重如始,则无败事。”译成现在非常励志的一句话就是: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坚持的人少。所以,坚持是胜利。哪怕一段时间工作学业繁重,生活琐事累人,那么过了这段时间后,一定记得继续读《论语》,总有一天,你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决定完成这个伟大的计划时,我就是随时随地读,包里永远都有一本《论语》。开车听喜马拉雅,或者听手机下载的音频,地铁听音频或者读原文,翻看参考书。
排队时读几句,吃饭点完餐等候时看几句,陪孩子写作业时读几页......那一段时间里,几乎拒绝一切可有可有的社交,孤独地徜徉在古典的文字里,不亦乐乎着。读书从来不是一件热闹的事。
君子不器3.版本不是问题
很多人开始读经典书目之前,总是过于在意什么版本。左选右选,问这问那,疑前疑后,犹豫上几个月,然后就没兴趣读了。这是最令人惋惜的事了。
《论语》有本大字拼音版的最好,生僻字都有注音,阅读不会有障碍。
至于释义,我开始没有特意选择,随便选了一本白话文的讲解。音频是遇见谁就听谁的,只要能出来讲的,都可以去听,没有谁讲的是完满的。多听,多读,多思考,才可以学会比较和选择。
至于参考书,音频里老师提到的,网络上找的,有缘人引荐的,比较专业性的参考书目罗列如下:
普及易入门的:
钱穆的《论语新解》,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的《论语今读》,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等。
相对深入的解读书目:
三国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民国程树德《论语集释》
以上书目也未尽然。我有的拜读过,有的查阅过,有的浅尝辄止过,有的还在读书计划里。要读《论语》,窃以为参考书目总得有那么几本吧,原文中有不懂的,歧义的可以随时翻阅参考下,最好几本书对比着看。
4.笔记摘要总结,可以事半功倍
我的方法是,只是读,读过二三十遍之后,然后做个小总结。
1) 在每一篇前面备注此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对整部《论语》就有了大致的了解。
2)有的道理说了很多次,可以提炼归纳出来,做成小卡片,贴在你读的《论语》书里,或者直接摘抄在笔记本上,便于经常翻阅温习巩固。
举例:关于“孝”,第一篇有四章,第二篇有五章,以此类推,把这些内容用彩笔勾划备注,或者摘录在一起。
举例: 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名言警句,分别总结出来。
举例:关于“学“,”勇”,“仁”,“德”,“义”,
“道”等的阐释,分别归类总结出来。
举例:找出现在还沿用的成语,名言警句。
举例:多处引用《诗经》的话,找出来。
诸如此类的分类法,可以非常详尽的了解不同的道理在文中如何阐述的。
3)根据人物来总结
《论语.先进十一》里,孔子回忆和评价他的弟子们,分了四类: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按此线索,总结《论语》中每个人的对话,行事等,还有其他的出现的一些人物,也做个归纳总结。慢慢的,《论语》中的人物形象就活泼泼的生动起来,一人一个脾气,孔子也变得有趣起来,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就好像生活在我们身边,可爱又可敬。
以上是些粗略的笔记方法,更多的需要自己慢慢读,慢慢总结体会,边学边记录,边记录边思考,万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读《论语》是个慢功夫,慢就是快。
5.懂一句,做一句,知行合一
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真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又曰: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程子就是程颐,“程门立雪”就是北宋杨时“立”在他的家门口。以上的话程子是以《论语》为例,谈读书的方法,就是“知行合一”。
大意指,读《论语》的人,看了孔子的教导,而没有对自己的世界观,以及实实在在的为人处世有所改变和长进的话,读《论语》就失去了意义。今天,我们再去思量这句话,仍然是一种鞭策,不仅要会读书,更要会读《论语》。
读杂书万千,不如读经典一本。懂得一句,做到一句。亲身实践了,知道以往错在哪儿,然后反思,渐渐的,便懂得了古时候,为什么“修身”是顶顶重要的事情。
6.心存敬畏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第十六》
读《论语》,真切的体悟到,孔子值得“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的称颂。他一生颠沛流离,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道授业解惑,孔子是最伟大的教师,值得万世敬仰。
钱穆先生说:通过读论语,向一切的人文经典致敬,培养一个对古今中外经典怀有敬意的读书心态。
吾等凡俗小辈,更需要有一颗诚敬清澈的心,才能在变幻莫测社会里,戒骄戒躁,保持谦逊平和,保持心灵的从容和淡定。此之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程子曰: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愈觉意味深长。苏辙曾说:“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同理。
记得当代一位学者也曾这样说过,《论语》是常读常新的书,十几岁读明白一点,二十几岁读又明白一点,三四十岁读有了新的理解,五六十岁读发现原来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读懂,没有做好,《论语》是值得读一辈子的书。
千山万水走过,千书万书翻过,给自己一个理由,开读《论语》,攻克《论语》,再回过头看,就会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相必你也会和我有一样的感悟,不读《论语》枉此生!
文|七徽 无戒21调写作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