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时称随园先生。钱塘人,曾官江宁知县,40岁辞官,居南京小仓山下,建随园,有《随园诗话》及《补遗》、《子不语》等。提倡妇女文学,广收女弟子,是性灵派创作理论的推行者,他认为诗歌是心灵的声音,是性情的流露,与赵翼、张问陶为乾嘉诗坛性灵派三大家之一。他主张骈文与散文并重,为清代中叶最负盛名,最有影响的诗人,居“乾隆三大家”之首,执诗坛牛耳近50年,为“清代骈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笔又与大学:1纪昀(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叶绍翁】
叶绍翁,南宋中期人,本姓李,后嗣于浙江龙泉叶氏,江湖派诗人,宋代文学家,以七言绝句为佳,曾任朝廷小官,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
《夜书所见》中,“萧萧梧叶动寒声”妙用通感,用萧萧之声催生寒秋之感,用听觉沟通触觉。另外,“寒”既有秋季寒凉之意,又有孤身在外的凄凉之感。“江上秋风动客情”运用了晋人张翰的典故,他官居洛阳,见秋风而思乡,于是辞官回乡。三四句的“挑”,勾勒出了儿童凝神觅寻的姿态,挑出了活泼的性格和神韵。
《游园不值》颇为有趣,不说寻访不遇,反说主人爱惜苍苔,不舍践踏。后一句则道出一切新生美好的事物是封锁禁锢不住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朱熹】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做官清正有为。 朱熹著述甚多,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春日》这首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