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陈平原的研究,武侠小说的重要时期一共有三个。第一个是唐宋豪侠小说时期,算是萌芽时期。最早的武侠小说就是从唐代的传奇小说开始的,这个时期的小说为后世武侠作家提供了灵感和想象来源。第二个是清代侠义小说时期,算是成熟时期。此时,经过明代话本、章回小说的积累,武侠小说的形式已经相当成熟了。第三个是二十世纪开始至今的新武侠时期,武侠小说出现了很多流派,开始百花齐放。
用类型研究的方法对比这三个时期的武侠形象,我们会发现,侠客的标准是在一直变化的。在这个过程里,有些标准是相对稳定的,像维护传统伦理、扶助弱小、恩怨分明,但很多标准是在变化的。其中,变化最大的一条,是侠客与皇权的关系,以及侠客行为中的自由自主成分。对这个变化,我们先要明确一点,武侠小说是将侠客梦转化为通俗文学,通俗作家们既不会冒险提倡新观念,也不会死抱住明显过时的伦理不放,他们设计侠客形象的原则,是要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所以,武侠小说会有比时代主流思潮慢半拍的现象。
我们先来看唐宋豪侠小说。唐代传奇中的侠客,已经和司马迁笔下的游侠形象大不一样了。唐代的侠客形象开始融入主流价值观念,小说家们喜欢写的游侠经历是这样的:早期浪迹天涯,有一些不法行为,后来到边关为国征战,然后立功受赏,重新回到了文明社会。在唐宋小说里,侠客的行为有三大主题,也就是学艺比武、仗义行侠和报恩报仇。
我们刚才说过,在司马迁的时代,报恩更像是刺客们的逻辑,侠客并没有忠君敬主观念,而唐宋小说中的侠客已经表露出了明显的依附关系。比如,唐代有篇传奇小说《昆仑奴》,记载的是主角昆仑奴如何帮主人家的少爷拐走了另一个大官的歌女,又如何独自逃脱了追杀。故事刻画得很精彩,但是主角昆仑奴这类形象只是在替主人做事消灾,不再像汉代侠客那样具有独立人格。
还有一些侠客小说的情节,既没有仗义行为,也没有报恩报仇,只是描述了侠客们神奇的武术和法术,带有表演和游戏性质。刚才我们说过,汉代的真实侠客生活在市井里,和世人关系比较密切,但唐宋时期的豪侠小说,由于开始大量渲染武功和法术,侠客的形象变得越来越神秘,日常神龙见首不见尾,是过着特殊生活的人。特别是其中的女侠,被描绘得既神秘又无情,言行不可捉摸,成为一类独具魅力的文学形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