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简书作家文学梦
短篇小说须“以小见大”之我见

短篇小说须“以小见大”之我见

作者: 寒冬夜行人2018 | 来源:发表于2018-12-11 21:39 被阅读2次
短篇小说须“以小见大”之我见

短篇小说,必须“以小见大”,这是老生常谈了。

当代短篇圣手林斤澜有言,短篇小说犹如盆景,讲究的是趣味,譬如丑石,要讲究一个瘦、透、皱。然而,在他看来,最好的短篇小说却是这样一种盆景:

我见过一个盆景,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年头?都记不清楚了。只是一想起那盆景来,心里就有平野千里,大风呼号,乱云飞渡……那是巴掌大的一个土坡,坡上一株树,只有一株。树形粗壮和挺拔兼备。大枝疏落,小枝密集,绿叶无数。枝权全部倾向一个方向,树叶张张朝一个方向伸展。这是旷野上,迎风挺立的大树。孟郊有句:“高枝低枝风,千叶万叶声。”我听见了精神抖擞、气力旺盛、胸怀苍茫、千古不朽的英雄的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短篇小说要是小盆景,又要有大气象,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审美。

我们不安于“小”,因为,“小”总有“无聊”的危险。我们只有从生命之大的方面才欣赏那草木之小,要不然,单个的草木是无意义的。这种看法往往是人对自我看法的一种折射。

短篇小说最能反映人的自我意识。如何看到短篇小说,很大程度上就是如何看待自我。

中国式的“以小见大”,说来说去,包含有对“小”的漠视,对“小我”的漠视,只有这个“小我”做了什么“大”事,才是有意义的,要不然,它就没有意义。也就是说,我们为一个个体赋值,总是从外部来看它,而从不考虑从内在去理解它。就像是对待人一样,我们习惯于把他作为“他人”来观照和关怀,却从不把他作为“另一个我”去关照和关怀。我们不是从个人之我的“幸福”的角度来看待生活的“意义”,而是从生活“意义”的角度来看待个人之我的“幸福”。

中国人不会想:其实所有的“大”,不过是这一个个“小”组成的,只有当一个个的“小”本身有了意义,它们组成的这个“大”才有意义。脱离了“小”自身的意义而去讲“大”的意义,其实是虚构了一种空泛的“大”。

对于人,我们不太习惯尊重和欣赏“小我”本身的意义,从个性的内在生命中焕发出的那种意义。对于短篇小说,我们也是这样的,我们不是从它自身的“美”来思考它的意义,而是从它的意义来思考它的“美”,这就造成了短篇小说审美格局上的狭隘。

虽然中国有许多短篇小说的创作者,大家都一味地奔着“大”去,忽视了对“小”的捉摸和参悟,真正把“小”写好了的作品,比如汪曾祺的《职业》或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这样的精品,反而屈指可数了。

相关文章

  • 短篇小说须“以小见大”之我见

    短篇小说,必须“以小见大”,这是老生常谈了。 当代短篇圣手林斤澜有言,短篇小说犹如盆景,讲究的是趣味,譬如丑石,要...

  • 故事尽头弹别调——读葛亮《不见》有感

    看葛亮的文章有种“以小见大”的感觉,他的短篇小说很吸引人,文辞不算很优美,但简洁干练。 《不见》一文中以一...

  • 冷眼看人生,乐观写世界Look at life coldly,w

    1以小见大,由点及面 莫泊桑善于描写人情世态,他的每片短篇小说都是一幅幅生动的法国生活风俗画。他通过故事本身...

  • 《我的叔叔于勒》:从批判走向悲悯

    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的作品大多以小见大,截取社会生活的横截面,以故事中的偶然与巧合来表达...

  • 2021-02-09

    对于短篇小说的题材,要做到以小见大,最好结合时代背景。 例如莫泊桑的小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金钱社会的风俗习...

  • 要善于安排短篇小说的结构

    短篇小说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局部反映整体的语言艺术,它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虽然不一定要重大的社会题材,但必须反映重大...

  • 短篇小说的结构

    短篇小说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局部反映整体的语言艺术,它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虽然不一定要重大的社会题材,但必须反映重...

  • 教你如何玩转简书——专题投稿篇

    @转载:作者链接 2.短篇小说——主编:一元亦有用投稿须知:1.本专题收录各种类型短篇小说,内容须言之有物,无病呻...

  • 以小见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在昨天范亚静老师为期一上午的配班教师一起工作流程培训中,我们都...

  • 以小见大

    “我今天中午煮的菜好不好吃啊,猪蹄闷的好不好吃啊?”李小贱问。我吃了一块感觉味道不赖,说好吃啊。 然后他就说“哪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短篇小说须“以小见大”之我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ky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