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减”到底要减什么?
“双减”具体的文件我就不引用了,估计关心的家长都能背下来啦,我只说我透过这个文件看到的:
(1)“双减”要减掉的就是教育和成长的捷径。
套用明兰最喜欢的一台词“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这个深远有多远?作为当代爹妈的我们,“深远”基本上就是到高中毕业进入一所好大学,这成了悬挂在每个父母和孩子门楣上的目标。
恨不得孩子从进入幼儿园那天就开始进入倒计时的冲刺。
可是回望三四十年的人生,我们自己的“深远”从哪里开始?
和爸爸妈妈想的完全不一样,属于我自己规划的人生是从告别父母走进大学那天开始的:
那一天开始我们就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主动地、有意识地内化学习,懂得用学习来应对剧烈变化的时代。
但是补习班补出来的,刷题刷出来的孩子他们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的。
晚点的从中学开始,早点的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习惯了补习班老师一口一口地把“知识”嚼烂喂给他们。
至于吸收的如何?“知识”怎么做出来的,补习班老师根本没时间给他们教,毕竟爸爸妈妈每一块钱都要在他们这里兑换成鲜艳的分数。
我们把钱塞进补习班给孩子换来一条通往大学的捷径,却把孩子未来所有的可能堵死在这条唯一的路上。
(2)“双减”要减掉的是不会学习的人。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进入学习状态,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勇敢的孩子靠着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强大的学习兴趣,克服无数的恐惧感学会了最基本的技能。
可是不知道从哪一刻开始,学习学科课本成了我们12年中最重要的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一点点丢掉了对学习所有的热情,这样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在疫情后,各种线上教育培训机构都在疯狂打广告,我看到大部分广告后的念头是:
一些知名高校的毕业生都去培训机构当老师了,教下一代孩子们怎么考试。
荒唐吗?
就像那个在山上放羊的小孩子,放羊为了娶媳妇,娶媳妇为了生娃,生娃为了让娃放羊……
且不论广告到底有多少虚的成分,一定也有很大比例真实情况,因为资本的介入让在线教培老师拥有非常高的工资,并且教人考试是他们最轻车熟路的工作。
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必然会走到第一梯队,成为世界第一。
未来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大智慧、大创新、大格局、大情怀……
这些反反复复、口头上说过无数次的口号是需要真正落到实处才能解决未来中国人才的困境,这远远不是辅导班和反复刷题能够培养出来的孩子。
如果最终通过高考的孩子,大部分都是通过辅导班和刷题的方法,都是精打细算能赚多少名利的孩子,未来哪还有什么希望啊!
会自己学习,会独立思考的人最终一定会脱颖而出,他们才是未来中国的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