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个写小说的梦呢?我想,我是有过的!读书那会,因为喜爱余秋雨,其实可能也不是因为喜欢,最实质的原因从小就舍不得花钱的我读了哥哥买的余秋雨的书,渐渐的不知道是否受其熏陶,竟然被老师说的作文略带了点余秋雨的味道,想来略略得意。于是乎觉得自己写作能力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可骄傲的。
高中时经常做梦,而我的梦是连续剧般的存在,今晚第一集,明晚呢?会朝着第二集发展,如此往复……时时打趣地说要是记录下来,可能会是一部连载也不一定!
大多数人的梦想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缘故而搁置了。你们呢?有过梦想吗?
收到老师指定的书单,一月份就有两本关于如何写小说的书,这似乎将本来写小说这件已然离我很远的事突然间就拉近了。
《小说课2》与之前看过的《小说课1》最大的不同是更加实用性,至少在我这个外行人眼中是更偏向于“致用类”的。作者教你的不再去简简单单当一个读者,而是教你如何去创造一个故事,如何去偷一个故事为我所用。这个瞬间,我才后知后觉,原来小说家是这么的有魔力。
写小说不光要有想象力,更重要的是要积淀。积淀从何而来,从生活中来,还有从其他的伟大的作品中汲取,“偷”一个故事,就是作者推荐的极好的办法。在此我找出文章中的两种“偷”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书中开篇讲的就是如何用三分钟讲一个故事,故事是有情节的,只要掌握了这七个关键词就够了: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每个好的故事都是有这样的词串联的,我尝试着用这几个词描述了《白日梦想家》这部电影,效果真的很明显,意外地有条理。这就好比建筑的框架,这些关键词就是小说,电影等的框架,框架清晰了,故事也就明了。这也好比叶子的细纹,纹路出来了,叶子也就有了属于它的模样。
作者教的招数中有一招让我觉得非得偷来己用不可,那就是——借题发挥。作者以《人间四月天》为例,讲了三处借题发挥的例子,在此我只讲讲作者认为的最高级的“借题发挥”。
为了追求林徽因,徐志摩不惜与原配离婚,成为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但是林徽因却有意疏远他。有一回,他们在一场演讲中相遇,两人约了出来,来到了深山的古庙,而庙里刚好有块古碑。林没话找话地说:“那块墓碑有字,看不清楚了,碑文都风化了,也不知道年代多久了,里边埋的应该是庙里的僧骸吧。”徐却说道:“不,那是我,千百年来我来过,我是为了等你而来的,你没来,我不肯走。我从黑发等到白发,从壮年等成一堆荒冢......徽徽,这一世,你还要我再等成一堆荒冢吗?”
为何这个被作者称做是最高级别的借题发挥呢?我觉得主要就是徐擅长观察,而且又懂得林是个爱诗的灵性的女子,对于这个这样的女子,他运用他的想象力,把自己假设是埋在地底下的僧骸,等了她千年的僧骸,这么比喻,让情节更加饱满,让徐的痴情更加动人,令林愧疚,更令观影者深陷其中。
读书是为何呢?就是汲取书中的营养为我们所用。作者让我们有意识的练习——“借题发挥”,以下,我对作者提出的考题进行了拙劣的练习。
场景:广场
物件:音乐喷泉
林:我们在这里等什么?
徐:等一下,八点整你就能看到
林:可,为何是八点?
徐:因为这个时间点,是最好的时光,正如我们的相遇,你瞧喷泉准时表演,这音乐,这水声,这绚丽的光,一切,正如我与你的爱一样,不要离开我好吗?我等这一刻已经很久了,没有你,我光有这水,多么的了无生趣,因为你,我才有了光芒,我们在一起,才有这美丽的乐章。
林:可是,音乐总会停下来的,音乐停了,灯光也就停了,水呢?也静止了。音乐喷泉的美好在于它的短暂,我们总归是要分别的。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28个偷故事的方法。我想只要用心,细细按照书中的指引,强加练习,慢慢修炼,宝典在手,何惧无法写出一部小说出来呢?
最近一直在思考,不能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跟着躁动。为什么别人做得好,那是因为别人要积累,为何自己做得不好,那是因为自己是从0起步,接受自己目前的普通,一步一步慢慢来,慢慢尝试,允许自己比别人差,允许别人比自己专业。接受此刻的自己,相信未来会比现在好。但是永远记住,此刻当下的努力,是最重要的。
有梦就去追,你应该庆幸这一生,你还有灵魂,而不是只剩下躯壳。书只有自己用心去品味才真正的有意思,在此结束此篇唠叨,如果有兴趣,欢迎加入我们的读书会。一周一本书,等着你们!
这是我2019年的第四篇书评,目标48篇。一起努力吧!读好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感恩所有的遇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