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疯狂喜欢上了淘宝直播,在购物的瞬间完全没有考虑收到货物之后的懊悔。
人往往喜欢片刻带来的欢愉,不考虑其他的因素,或许是因为内心总是不专注,喜欢的东西太多,与其说喜欢的太多,其实就是内心的欲望太多。
曾经写过《断舍离》的山下英子,对于“舍”专门写了一本书,《“舍”:做减法的勇气》告诉我们要学会用减法生活,其实,生活就是不断与自我和解的过程。
第一,世上杂物冗事本繁多。
关于“舍”,作者在书里并不是让我们一味的扔东西,而是学会取舍。
“断舍离”是山下英子所创,但是因为大家并没有完全领会“断舍离”真正的内涵,最后演变成扔东西。其实,“断舍离”作为一种修行,其实就是精简生活。
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太多能够让我们产生欲望的东西,自然而然我们家里就会堆砌一些“无用之物”。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要做到“无杂物,无收纳”,也就是说我需要的不是“想要这个,要那个”的加法生活,而是“这个不需要,那个不需要”的减法生活。
第二,你为什么把自己弄得越来越忙
现在职场里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或者是否能够值得赞扬,通常用“努力”来衡量,忙起来看上去可以定位为努力,但是,这种忙碌是否能够带来更多工作上的收益。
很多职场人,因为太过于努力而失去了自我,没有时间去锻炼,没有时间去提升,没有时间享受人生,最后的结果就是在无效的努力里,往复着焦虑的情绪。
我们想要摆脱这样的烦恼,最好的办法就是舍掉这种无谓的努力。
现在的生活中,我们能够获取的信息太多,这并没有让我们感到舒适,反而造成不聚焦。工作上的也是,堆积如山的文件似乎就是我们忙碌最好的证明。
工作中,要扔掉多余的杂物,才能明白哪些是真正重要的工作,才能迅速做出成果。
第三,扔掉多余的杂物,提高空间认知能力
人本身不喜欢改变,原有的固有生活方式发生微妙的变化都会让人心里不适。
囤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可以保持现状,这样做很保险。达尔文说过:“只有改变的物种才能生存下来”。
断舍离主要是我们要决定扔掉哪个,可以扔掉哪个。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三分法”的方式,建议我们要把东西分成“A\B\C”三类,分类的原则就是按照我们使用频率来进行划分。
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物品和工作以及我们态度,都按照这个原则来划分,其实在时间轴上就是划分为“现在、过去、将来”。
当你真正能够下定决定做好这样的划分,你就会发现,扔东西其实也就是扔掉自己的固有观念。
第四,抛开杂念,摆脱情感牵制,节省时间精力
我们一天中有太多交杂的情绪,也会被各种情绪所支配。无论工作、生活,我们如果被太多情绪所左右,那么每天面临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加。
情绪是个奇怪的东西,如果你每天都保持着快乐,那你会发现生活到处都是好消息,享受着快乐时光的日子就会带来马太效应,让你开心不断。
当然,负面情绪也会带来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我们经常会告诉自己,要扔掉负面情绪,其实还不如说要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位置。
现代人的压力不言而喻,我们首先要做到直面不安,努力消化不安才能改善过去的印象,改变未来。
第五,自主把控信息的流入
信息是人的思维想法的产物,当我们一直关注“现在、此地、自我”的信息,就要学会排除掉“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信息。
比起整理货物的混沌,整理心灵的混沌要更加困难,断舍离更侧重代表思维想法的处理。有些物品,本身并没有太多情感的因素,我们人为的将工作赋予我们的个人情感。
比如我们会经常认为,这个是我以前最喜欢的东西,这个是某某纪念日收到的礼物,诸如此类的情感因素,会让我们更加难以割舍对事物本身的情感。
我们每天都有太多的信息干扰,整理混乱的思维,需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
“脑袋混乱不堪”说的就是我们会被太多的信息所干扰,所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抛去信息的干扰,就要学会能够去取舍哪些对我们是重要的信息。
比如,最为直观的就是我们要把手机APP减少到最少,工作的时候,可以关闭忽闪忽闪的社交平台的提示。
但是,真正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
第六,改善关系的断舍离式输出
“杂物的对外输出能保持整洁舒适的空间。工作的对外输出能让我们集中精力做重要工作。将超出期待的信息输送给对方,保持良好(舒适)的关系。”
做好信息的整合,就是要把我们输入的太多的信息“输出”出去。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下去,就是宣布,我决心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走下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不去依附别人。
然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受外界的影响太大,无法控制情绪是现代人的通病。
排除家门之外,排除身体之外,排除心灵之外,输出和扔掉不一样,舍弃与扔掉也不一样。
其实,说的更直白些,断舍离,“舍”就是要做到真正的将自己的内心多余之物做有效的“排出”。做到这一点,我们都可以迎来光明的曙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