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九时整,我们乘车从西峰出发,去参观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车在崎岖的公路上行驶着。道路两旁,群山起伏,怪石嶙峋。正值初春,山上一片翠绿,泛着新绿的树木,一棵挨着一棵,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偶尔从这新绿之中钻出一两簇粉的像霞的杏花,给倍受旅途颠簸的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中午12点多,汽车停下来加水,司机招呼人们下车活动一会儿。
“看,那儿有一块石碑!”有人惊奇地喊道。
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路边的梯田里有一块石碑。我快步走向石碑,石碑上刻着的内容大致是:
一九三七年的一天,周恩来、谢子长等中央领导,受党中央的委托,乘坐一辆卡车前往南京同国民党谈判,经过湫沿山隘口时,遭到被国民党反动派收买的一百多匪徒的突然袭击。周总理一边指挥随行人员沉着迎战,一边向离这里二十多里路的延安党中央紧急发电求救。党中央闻讯后派了一支骑兵迅速赶到这里,歼灭了这股顽匪。在这次战斗中,一名警卫排长,一名警卫员和一名司机壮烈牺牲。
看到这里,我感慨万千,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老一辈革命者遭受了多大的磨难啊!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祖国的山河,人民遭受列强的蹂躏,国民党反动派却熟视无睹,说什么“攘外必先安内”,把罪恶的黑手伸向了中国共产党,伸向了敬爱的周总理。然而,他们的阴谋永远不会得逞,因为正义是永远催不垮的。
乘车继续往前行,现代诗人贺敬之笔下的三十里铺,柳林铺一晃而过。公路两旁的梯田里,头上扎着白羊肚毛巾的农民正在耕地,黑油油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香味。一棵棵翠绿的松树挺立在公路两旁,显得庄严肃穆。
下午一点多,我们顺利抵达延安。车在延安城内缓缓行驶,经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高楼大厦,高耸入云的宝塔山出现在眼前,车上的人顿时欢呼起来。
啊!宝塔山,延安的象征,你曾经多少次出现在诗人画家的笔下,又多少次展现在电影电视的屏幕上,今天我们能亲眼目睹你的英姿,怎么能不高兴呢?
第二天清晨,我们首先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匹经过艺术处理的白色战马,那马昂首挺胸,圆瞪着双眼,像是在等待主人骑上它奔赴硝烟弥漫的战场。
听了导游的介绍,我们才知道这是毛泽东主席长征时骑过的战马。纪念馆的四面墙上,张贴着反映当时战斗和生活的大幅画面,以及烈士的照片、生平简介等。地面上,排列整齐的玻璃柜里摆放着战争年代留下的枪支弹药、纺线车、报纸、粗布军衣等。
望着这一辆辆纺线车和一件件粗布军衣,我陷入了沉思。1940年10月以后,国民党派几十万大军对解放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企图把八路军扼杀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可是,他们那里知道,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这支队伍,具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他们能够完成举世瞩目的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也决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吓倒。1941年,毛主席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共产党领导边区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使千年荒原变成了“陕北的江南”,八路军喝上了自己亲手种的小米粥,穿上了自己亲手织的粗布军衣,彻底摧垮了蒋介石的阴谋。
从纪念馆出来,我们驱车前往当年中央领导人的旧居——杨家岭、枣园、王家坪。这几个地方保存完好。几十年前中央领导用过的东西都陈列在各自的窑洞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当年毛泽东主席和美国记者斯诺会面时坐过的石桌石凳。在周总理的故居里,我们看到了一条毛毯,据说这条毛毯曾经伴随周总理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革命胜利后,总理又把它带回了北京。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到毛毯实在太旧了,几次请求总理换条新的毛毯,都被总理婉言谢绝了。总理不愿丢掉的,难道仅仅是一条旧的不能再用的毛毯吗?不!这是一种艰苦朴素的作风,这种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不正是当今社会的一些人们所缺少的吗?
参观完旧居,我们登上了宝塔山。宝塔呈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形状,各层都安装着红红绿绿的小灯泡,晚上看去,肯定是一番流光溢彩的景象。宝塔山的周围,青松环绕,石碑林立。在石碑上题词的除了明、清两代的著名诗人外,还有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
沿着狭窄而摇晃不定的阶梯登上塔顶,整个延安城尽收眼底。啊!多么雄伟,多么壮观。纵横几百里,各式各样的楼房鳞次栉比。公路纵横交错,行人车辆川流不息,到处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延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一条银白色的带子,穿过延河桥,绕过延安城,向东滔滔流去。
延河水啊,只有你记得,多少个英雄长眠在你的岸边。是他们,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保持了你的清白。长眠地下的烈士啊,岁月,只能冲刷掉你们的足迹,却永远不会磨灭你们留在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延河岸边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是你们让他们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可不是么?延安城几十年来翻天地覆地的变化不正是给了你们圆满地回答吗?
太阳缓缓地向西沉去,夜幕即将来临。从宝塔山下来,我们准备好行装,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乘车踏向了归程。
再见了,延安!再见了,宝塔山
网友评论
边游边记,寓教于乐,可谓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