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梦思床垫,似席而非席,因为它是厚厚的、躺在上面软软的,富有弹性的存在。缘于其夹层里面有弹簧,有海绵,外面还包裹一层华丽的针织布料,身卧之上如沙发般柔软,轻轻一动,就会上下浮动,微微闭眼,似梦非梦,非席似席,思绪缥缈,席梦而思。
席梦思,其实吧,这个席字早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思。席,原来本属于人体与地面的隔离之物,比如席地而坐,也有用作席地而卧的。如果你有经常看古装剧习惯的话,尤其是汉唐之前的古装剧,就会发现,人们在就餐,会面,开会等等日常需坐下来才能做的事情,就没有现在常见的会议室的椭圆形的长桌两边摆上高级座椅,人们围座在会议桌旁开会,或者是就餐的时候。坐在餐桌旁的椅子上细嚼慢咽。我们在影视剧里见到的大部分场面,都是被宴请的宾客们,席地而坐的排列在大厅靠墙的两侧,每个人的前面都会摆放一个茶几,茶几上摆放着吃食、酒具、茶饮之类的。就如现在的自助餐似的,自食其力。当然,他们需要商议国之大事的时候,中间不曾见到有红木会议桌的布置。场面大概也是如此吧。就坐于中间上座的那一位,就会作为主席的那个人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这大概就是今天各种“主席”称谓的来历吧。
席。其实就是一种用竹蔑或者是其它经过加工的、用农作物的茎秆部分编织物而成的铺垫之用品。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时期,可能使用织席的原材料也有所不同。常见的有芦席,有竹席,有草席,有麻席,有蒲席,比较高贵还会有用丝绸作为原材料而做成的座垫,在日本可能叫作榻榻米。还有中原地区老百姓常见的、用加工后的高梁秆编织而成的那种秫秆席。
用高梁秆编织的席子,其制作过程也是比较复杂的,而且需要细仔,需要耐心。当年,人们称之为编席。成席之前,大致需要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挑选出粗细均匀、长短比较一致的秫秆(也就是收获了高粱穗以后的剩余废物再利用),二是用特制的一种弯刀去除外面的包皮,三是用专门的破刀,从中间把光滑的秫秆从中间劈成两半,这也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四是把破好了的蔑子酒上水使其发潮并软化一段时间,五是把软化好的蔑子,拿到专门的场地上,一般都是有两人推着一个粗大的圆石磙进行来回碾压,直到下面的蔑子变柔变软,然后再搬回家里,用专门的工具为秫蔑刮去内瓤rang)后,再在石磙下面碾压几个来回,就可以展开场地,用加工好的秫秆蔑儿编席了。
编席(当年都是这么称谓的)的工匠,不但有技术,还要有耐心,脑瓜好使,还得耐得住寂寞。心灵手巧的,蹲上一天,可以编织两到三顶(当年席是论顶的),如果遇到雨天不下地干活的话。手头比较慢的,也可能会一天编一顶,或者是两天编织一顶也是常有的事儿,有农闲和农忙之分。
当年,席的种类齐全、花样繁多,真正的能工巧匠也是聊若星辰,大部分的编席人,都是为了把席子拿到庙会上去换几个零钱补贴家用,当然也是以质论价,凭借编织席的花样与众不同去吸引买家。
至于席子的用途,主要还是供家庭铺垫在床上就寝使用的。当然也有人家用有红白相间的席子,而且有些能人,还可以在编席的时候织出红色的喜字,用来布置新房,就特别显得喜庆。
今天,很少再能夠见到从前的那种人工编织的席子了,尤其是那种用高梁秆编织的席子。不过,的代再变,人们对过往的记忆总是还会存在的,只不过,不同时代的人记忆中的东西也就有所不同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