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和🐘

作者: 阵雨心情 | 来源:发表于2024-05-15 07:15 被阅读0次

    昨晚睡到凌晨一点被尿憋醒了,后来有点失眠,便拿起手机看书。看了一本德国心理咨询师写的书《躲在蚊子后面的大象》,这本书想告诉我们:

    有时候,一件芝麻绿豆般的小事就足以让我们恼火:一只蚊子在黑暗中嗡嗡作响,我们挥舞手臂一通乱赶,甚至耳光打到自己脸上,无奈之余我们不得不起身开灯,去搜寻这个讨厌的小东西。就像这只蚊子一样,日常生活中小小的困扰、误解、摩擦不断袭来,让我们无法摆脱,我们的怒火也是一触即发。这时候,类似“不要小题大做”的忠告根本无济于事。
    因小事而生气,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大部分人只希望在此刻保持冷静,很少有人会考虑他们生气的原因,或者说打开灯去寻根溯源。我们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敏感恼火。
    然而,通过精神分析的认知和最新的行为疗法,我们可以看到在所谓的小事和由此引起的情绪中蕴含着深层次的意义。

    书里面有一位咨询者Lisa,有一天晚上十点了,她都准备睡觉了,邻居突然大声的敲门,劈头盖脸的一通指责:“都几点了,你还在使用电钻。”

    “我不知道……可是我根本就没有使用电钻”Lisa回答。

    “那就是楼下那层的人,真是太没有素质了,都这个时候了”邻居边说边怒气冲冲的离开了。

    Lisa咕噜了一句:“抱歉”,然后合上了门。

    她气得一直发抖,脑子里的第一个想法是:“但愿她能相信我,根本不可能是我呀!”

    她上了床,情绪久久不能平静。加班的丈夫回到家,她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丈夫也很生邻居的气,因为她让妻子如此受伤。他建议明天去去找邻居评理,可是Lisa坚决反对,可自己又无法平静下来。此时丈夫有些不耐烦了:“先睡吧,毕竟什么事情也没发生。”

    对于Lisa来说:

    蚊子是:邻居因晚间噪声做出的无端指责。
    引发的情绪是:受到威胁的感觉。油然而生的想法是:“但愿她相信不是我发出的噪声?”
    情绪的痛点是:害怕冲突,害怕要下邻居的愤怒。害怕被拒绝,害怕失去保护。
    因情绪引发的自我保护程序是:
    根深蒂固的观念:“我可不能惹麻烦!”,“我无法忍受有人对我生气,我不愿失去他们的友爱和认同。”
    行为模式是:对所有人都很友善,尽量避开冲突。
    Lisa的自我形象是:“我必须一直听话和保持友善,否则我就不讨人喜爱了。”
    Lisa的他人形象是:“我如果反叛,就会受到惩罚。”
    Lisa的生活经历:缺乏稳定的关系,害怕别人发脾气,不知何时能自己做主,自我决定和服从他人的界限不清晰。

    隐藏在Lisa背后的大象是她童年的经历,她在家里排行老二,有一个比自己大五岁的姐姐。她的姐姐性格十分叛逆,总是与父亲发生冲突。在她十二岁那年,姐姐不顾父亲禁止出门的规定,跑去外面玩。等她回来的时候,父亲正怒气冲冲地等着她,在一顿争吵之后,父亲愤怒地打了姐姐一记耳光。Lisa很害怕,她既想帮助姐姐又怕惹怒父亲,她只能紧紧的拽住父亲的衣角。父亲看到她的表现,也变得手足无措,无与伦次地跟她解释为什么要打姐姐,而她姐姐也趁机溜回了房间,锁上了门。一场剧烈的家庭冲突就此平息。

    Lisa长大后,特别喜欢帮助别人,她为自己能解决别人的矛盾而开心。而对于自己的问题,她总是选择忽略,因为童年的经历让她觉得,只有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生活才会变得更好。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蚊子”,背后隐藏的“大象”都是那些没有被满足的基本需求,比如:

    稳定的人际关系,包括父母无条件的爱、成年后来自伴侣的关爱、朋友之间的长久友谊、可靠的同事关系等。

    被重视和受关注,它们是自我尊重和自我价值感发展的基础。我们倾向于在亲近的人当中寻找这种需求的满足,除此之外,在工作中,我们期待来自老板、同事们的赞扬和认可;在生活中,我们期望受到朋友的更多关注。

    平等待遇和公平,公平和平等作为一种伦理基本价值观,通常是通过教育传递给我们的,与上述提到的其他基本需求不同,公平和平等不是先天性的,其基础在于人类有共情能力。这种不平等源自权力、财产、性别、国籍、教育、才能和年龄等因素,关注公平和平等需求的通常是那些遭受不公待遇的人,他们期望他人或社会来满足自己的这些需求。

    还有情欲、安全感、好奇心等基本需求,只有这些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我们才能变得独立自主,才能成为一个高自尊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蚊子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sv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