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生气也好,抱怨也罢,都是在做不正经的事。
都是在浪费时间、注意力,于自己没一点好处,还不如老老实实地着10分钟的书,随便写两句。
反思自己抱怨是因为哪方面的不足,才是正确姿势。
自己真的思考过,也不是一次了。
在2010年~2011年当项目经理的时候,就因为没有电厂运行经验,而自己也是却步了。这个根源是在很早时候形成的固化概念(毒概念):自己是搞工程的,觉得上运行很不利于健康,记得当时让我当见习值长,最后,就是因为这个概念,只愿意呆在原来的舒适岗位,不愿作出改变。
记得当时还振振有词地给老婆说“我学那么多干啥?!”
再深入思考,这个根源在于对老师教的东西的误解:作为刚入职场的学生,听到了老师的这句话“搞工程的,尤其是搞管道的,系统很熟悉,只要在电厂呆一段,没有什么问题。”
这话本也不错,但作为其实是很笨的自己,只是机械地认为,只要懂系统了,就可以包打天下了。
在这里,我对老师的忠告理解偏差两方面:一是没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方面再追塑的话,就是上了大学之后,就不知道该咋办了,没有了目标;二是觉得自己跟周围一比较,感觉还有优势,就没有持续学习的动力了。
再往前推一下:自己上的大学,是调剂的,而且还是妈妈的努力下,让外婆家本家的舅舅帮的忙,虽说复读了后成绩刚超重点分数线,还是上了当时一个自己不满意的大学。因为不是自己报的志愿,当时,不仅是当时,一直都有这种“抱怨”想法,觉得自己很亏,于是就没有认真的学习专业技能,更没有规划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再往前推一下,高中、初中甚至小学,是否都有这种故疾在?
确实有。
生态位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行为!无知者无畏呀!
所谓报怨,其实是遇到了问题,感觉很难过这个坎,最可怕的是明明是问题,却因为运气因素而被忽略了,以致于这个问题一直没解决,拖延到现在,幡然醒悟时,却又拿问题来作借口。
原来只知道抱怨不好,会影响人的情绪。
慢慢发现自己在“只字不差地阅读能力”方面有多差,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有多“无畏”!
现在知道了:抱怨是无能的表现,是缺乏坚韧的能力。
更表现在:把注意力浪费了,而没有用在提高自己的能力方面。试想,当你在成长的道路上开心地做事的时候,你哪有时间去抱怨呢?
抱怨,大都成了沉没成本。
而沉没成本根本就不是成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