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西方小学教育中注意培养孩子们“去情绪化””的探讨

关于“西方小学教育中注意培养孩子们“去情绪化””的探讨

作者: 哈佛妈妈亲子园 | 来源:发表于2018-06-24 23:11 被阅读20次

    清晨翻开微信,看到一位关心孩子教育的朋友留言:

    ”西方小学教育中注意培养孩子们“去情绪化”,在写作训练上尽量避免唤起孩子们的“真情实感”。英国和美国的小学教育中,基础写作训练叫writing,写作要素是5W,即when、where、what、who、why, 要求一个写作作业要交代出时间,地点,认为,事件和原因。通过这几个要素,一篇文章就可以准确的记录一个事件的信息,同时也剔除掉了个人化的“真情实感”的。

    小学高年级会有更高层次的写作训练,叫做critical writing(批判性写作)。这个作业要求是在准确信息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分析和推理。比如对某一个概念或者命题进行分析,查找资料给出来源出处,然后进行逻辑论证。这个过程也不能有什么“抒情、想象、意象”的东西。只有通过这样的训练,一个人的理性思维才能得以发展,才能在思考过程中不被情绪和想象干扰。

    也就是说,中国小学教育中最强调的所谓“真实情感”,在西方教育的小学阶段基本上是没有的,这也是西方人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原因。所谓成熟的人,就是他的理性实现了对情绪的控制,在思考的过程中能保持客观性,始终以事实和结果为导向。这种能力和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小学阶段就要养成这种习惯。如果从小就大量的、高频率的“情感性写作”训练,不断的强化孩子们敏感的内心,就容易导致孩子们的理性思维发育不良,而敏感脆弱的神经过于发达,成年后容易导致心理疾病。

    中国人在思考问题时,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抒情”渴望,对严密枯燥的事实证据和分析过程缺乏耐心,难以持续关注。对煽情性的口号却极其敏感,无论谈论什么事情,都喜欢以感叹句和祈使句为结尾,时不时的就要来几句抒情,这种习惯一方面会造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不断弱化,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心理疾病的高发,是需要调整的。而调整的方法主要就是从教育入手,小学生少背一些唐诗宋词,少进行一些“真情实感”的写作训练,就是很关键的一环。

    中国成年人普遍难以完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推理过程,也难以对一些事实进行持续追踪,这是非常遗憾的。这种情绪化的思维习惯,使得我们难以真正关注和解决我们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去情绪化、去激情化,需要从娃娃抓起。(转)“

    长篇转载后面有个问句:

    ”琪雅,你如何看西方小学教育中“去情绪化”的做法?“

    说实话,在微信看到这么长的文字,实在是有些晕。第一感觉是:有些道理,也有些偏颇。

    在空暇时间我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并给予回应:

    ”我认真思考了,感觉上面这段话不是很中立,有作者自己的立场。实际上,美国的教育更注重现实,要孩 子们注重事实,但并不排斥情感。5W其实是写故事的要素,中国学校教写作也有这五个要素。所以不能以这五个要素来判别美国的小学教育是排斥情感、只追求理智。

    接着我反问:“想请教一下: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他回答说:“很同意你的观点。这个问题有些思考,我是这样理解的:西方说的“去情绪化”,可能不是不尊重孩子的情绪,相反其实西方更关注、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情绪。

    这里的“去情绪化”,我的理解是:在孩子文字表达情感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不过于强化孩子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情感,如过于强调,容易让孩子过多沉浸于自己的情绪中,甚至出现情感泛化或虚情假意。因为对情绪和情感的体验认知是一个过程,需逐步成熟。

    相反,理性(如5w1h)则更清晰和客观些,更容易把握,同时基于理性认知的感性体验会更清晰和深刻。所以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感性是不需要太学习的,先天自发,不要压抑即好,也不宜过度开发,但理性是需要后天学习的,同时基于理性边界的感性是安全的,也更易进行感性沟通和人际同理。”

    他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对西方教育中注意培养孩子们“去情绪化”的看法。

    教育是件大事,对于有孩子的父母来说,关注和研究两者并重。尤其是研究美国教育,因为美国教育走在世界前列。

    亲爱的朋友,您对““西方小学教育中注意培养孩子们“去情绪化””的这段论述是怎么看的呢?在此真诚邀请你您参与我们的讨论。您的反馈是对我们珍贵的贡献。

    谢谢您的参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西方小学教育中注意培养孩子们“去情绪化””的探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xe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