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表人物:嵇康
1、嵇康生平:刚肠嫉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人。是魏宗室的姻亲,曾经是魏国的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他和阮籍一样喜欢老子和庄子,而且他特别精通音乐。处在魏晋易代之际,他的内心比较警惕,也想去追求恬静寡欲的生活,清心养性。但是他追求韬光养晦与阮籍不一样,阮籍是纵情于饮酒,而他乐于服药,追求养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养生论》。
他也反对虚伪礼教,跟阮籍一样,只不过在理论上更成体系,态度上更加坚决明确,公然要抛弃名教。由于他刚肠嫉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由此得罪了钟会。钟会动不动就去跟司马昭聊天,于是司马昭就在钟会的怂恿下,借故杀害了他。当时有三千太学生请愿放过他,但也无济无事。他在被杀之前也很后悔:自己嘴怎么这么欠呢?
2、诗作。
他的文章比较多。诗一共有60篇。内容有四言、五言、六言,也有乐府诗和骚体诗。其中,四言诗成就最高,代表作:《赠秀才入军》18首和《幽愤诗》。作品非常简洁,但意蕴非常广深。
《赠秀才入军》是送别其兄嵇喜如司马氏军幕而作,表现了兄弟离别的痛苦与思念,也包含着对人生的慨叹与追求。作品风格多变,有的矫健超迈,有的清丽婉转。是摹仿《诗经》的体格来写的,但谋篇布局比较匠心独运。
第十四首: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诗人想象嵇喜行军之暇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所写的与其说是征人生活,不如说是抒写诗人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
诗中“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妙句。它以凝练的语言传写出高士飘然出世、心游物外的风神,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与造化相侔的哲理境界。
《幽愤诗》是嵇诗“有言必尽”“一往必达”风格的代表作。
嵇康因为受他人的牵连入狱,他在这首诗中自述平生的遭遇和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同时,揭示了自己性格和思想上的矛盾,是非常复杂的。
诗人首先自称他的人生宗旨是“托好老庄,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以此表达自己追求返璞归真的精神。
但是,他刚烈耿直的性格又必然导致他不会沉默,必须发声,对好的他就表扬,对不好的他就批评,所以他就招致了杀身之祸。他在这首诗里,也对自己身陷囹圄而感到后悔。
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来,在当时黑暗专制的时代,有一些刚直的知识分子往往想守拙而不可得,因为知识分子的精神要求他们必须做一些事情,这样就容易陷入到悲剧里。
3、嵇康诗歌特点:清峻、峻切。
清,就是比较质朴简约。峻,是山字旁,有棱有角。黄庭坚曾评价嵇康的诗:“豪壮清丽,没有一点尘俗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