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参与过的以及主导过的大大小小的学习研讨会非常的多,在这个组织的过程中,也逐步沉淀了一些自己的一些想法,究竟要怎样才能组织好一场案例学习的研讨?究竟有哪些核心关键的细节?以及成功的案例学习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去思考和明确的问题
首先在流程上的设计
明确案例学习的模板。模板里面需要明确的信息是需要讨论的框架,让大家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方向,在这个框架之下去讨论,这样的话大家说出来的信息就有条理性同时也有不同维度的对比性。
框架之下,明确大家要去聚焦的某几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明确产出的模板。确定通过案例讨论最终要输出的是什么?
明确讨论的时间、流程和各环节时长。
例如:我们YCA内部通常喜欢用杨三角的理论框架作为讨论的逻辑。从战略和组织能力两个大的维度来去讨论一个案例,在这方面的打法。那么这是大的纬度,那又可以继续拆分战略,它的这个三端地区端、客户端、业务端。以及在组织能力方面的员工能力,员工思维,员工智力这三个角度,案例中的企业做出了哪些什么独特独到的这些做法。
在此框架之下去设定不同的问题,这样大家讨论的方向就不至于太过于发散。所以也比较容易去感受到每个人及不同小组,不同人的视角。
核心关键的细节
1.关键成功因素是自我驱动。小组的各个成员都能够自我驱动去达成想要设定的目标。
2.组长的尽责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激活不同角色的分工,让大家都有强烈的参与感和贡献感,把握发散与收敛的节奏。
成功的案例学习的标准
这个标准可能会有比较多,但最核心的我觉得应该是真正的输出了什么。小组最后汇总起来的输出文档是不是整个小组智慧的结晶。核查是否按设定的框架,对于每一个需要讨论的方向都有所涉及,而且有比较有高质量的不同视角的输出。
案例学习研讨当然是对案例中学习的这些点的梳理。但最终一定是要将其中所学到的1~2个可以回去到自身企业去落地的东西,所以带来的启发可以带回去实践型的决定,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因为学习最终得以产生力量,得意转化的就是在于学以致用。
网友评论